divcss=contentadv前些年的時候各地都有很多類似的案件,懸而不決。
因為對方第1次作案的時候,無論是手法還是心理上,都是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手法生疏,心理不成熟,殺人難免有害怕的情緒。
情緒不穩定就會造成對方在殺人的過程之中,或者是之后處理現場的時候發生遺漏。
這也是警方最容易找到破綻的時候。
但是如果第一次并沒有抓到犯罪嫌疑人,對方在殺完人之后肯定會復盤整個過程,然后對當時沒有注意到的漏洞,進行調整。
等到第2次作案的時候,這個漏洞基本上就沒有了,之后如果再次作案,手法就越來越熟練。
15年前隔壁省份出現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八人連環殺人案。
對方殺人的熟練程度到最后的時候。就是在大街上和被害人錯肩而過,一個手刀劃破了喉嚨。
整個錯身的時間不超過5秒鐘,殺人就完成了。
這種案子根本沒有辦法破。
王皓是前面三起案子都參與過,現場都是他勘察的,所以對兇手殺人手法的熟練度有一個很直觀的了解。
陸川繼續做尸體表面檢查:“腹部有三處刀傷,一處在肚臍劃傷,刀口長度5厘米,深度1.2厘米。”
“左后腰腎臟部位有穿刺傷。”
“左肋下方有刀傷,但并未穿刺。”
“腎臟部位和左肋下方的刀傷,有明顯的傷口外翻,是死者在生前造成的。”
“但是……肚臍上的劃傷……”
人的身體機能在不同狀態下,皮膚對應激傷口的反應是不同的。
被害人左后腰腎臟部位的穿刺傷和左肋下方的刀傷,有非常明顯的應激反應。
但是肚臍上的傷痕,有應激反應,但是出血量不大。
“應該是死者在彌留之際……才被兇手留下的刀傷。”
“尸僵還未到達巔峰狀態,結合尸體溫度,眼球晶體渾濁情況,初步判斷死亡時間在昨天凌晨1點半。”
……
有關尸體的檢查耗費時間最長,陸川一邊勘察情況,一邊和王皓了解前三個案子,被害人尸體的一些情況。
“前三個案子,我們在現場的洗漱池內都發現了血跡存在,我們懷疑兇手在殺完人之后清洗了身上或者是手上的血跡。”
“做微量物證了嗎?”
“沒有,我們這邊沒有微量物證檢測的儀器。”
站在洗漱臺旁邊,陸川打開了下面的漏水口。
果然,也發現了一些血跡殘留。
“對方當時殺人的時候很可能是戴了手套,清洗的時候,不管帶沒帶,很有可能留下對方身上的一些毛發或者是皮屑。”
“我先采個微量物證,法醫那邊可以進來了。”
“是!”
整個現場勘查工作,一直持續到下午的七點多鐘才結束。
但是相關的結果還沒有出來,陸川這邊給出的時間是最早明天上午。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