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前,軍紀、軍法的草稿定出。
李善道仔細看了,又問過羅忠、陳敬兒的意見,他倆皆無異議,便把這份草稿暫定為了本旅的法、紀。
當晚,將四伙的百余人盡數召齊。
在王須達、陳敬兒、羅忠三人的護擁下,於細雨、火光中,李善道向他們宣布了明天就開始操練這件大事,并將操練的紀律向他們一一講說清楚。
百余人神色各異,有大聲應諾者,也有那懶惰怕累,前兩天已是私下叫苦,今見真的要開始操練了而唉聲嘆氣者,種種不一,無須多說。
又次日,操練正式開始。
頭一天操練,沒人晚到,用了多半天的時間,完成了操練內容章程上的第一步,編什伍。
把李善道、高丑奴、王須達、陳敬兒、羅忠全都算上,總計一百一十人。
編成了兩個隊、一個火。
依照府兵的編制,一個隊的兵數是五十人。
李善道這旅人是由四伙人組成的,且而下還處在磨合期,他肯定沒有辦法嚴格地按照五十人一隊的兵數來對他這旅人進行編伍。如果嚴格按照五十人一隊的標準來編伍的話,那勢必王須陀、陳敬兒、羅忠他們這三伙人中就會有被從本伙分出去者,這說不定就會激起王須達等人的不滿。故而,李善道采用了另一種編伍的辦法,也是最簡單的一種辦法,便是索性兩個整隊的一個,就悉由王須達本伙的人組成;另一個,由陳敬兒和羅忠兩伙的人組成。
也就因此,這兩個整隊的人數不太整齊,王須達隊共計四十四人;陳敬兒、羅忠隊共計五十一人。李善道給這兩隊起了名字,王須達隊喚左一隊,陳、羅隊喚右一隊。
兩隊各一隊正、一隊副。
左一隊的隊正任給了王須達,右一隊的隊正任給了陳敬兒。
兩個隊副,王須達隊的隊副,是他本伙的人;陳敬兒隊的隊副是羅忠。
一個火,不用多說了,火中成員自然便是秦敬嗣等十三人。火長任給了秦敬嗣。
又王須達、陳敬兒兩隊,其兩隊內的火長、伍長,一概由他倆和羅忠自己選任。選任好后,李善道把他們召來,與這些新鮮出爐的火長、伍長們都見上了一見。
百余人不算少,后勤方面得有人主事,不過這個主事不是誰都能做的,要想勝任此職,有個前提條件,便是須得會寫字,會算數,王須達三伙沒甚人可以推薦,李善道任了王家兄弟的老大王湛德兼任后勤主事。
操練起來以后,操練的紀律得有人負責,經與王須達三人商量,定了由秦敬嗣和王須達本伙一個叫蔣思質的共同負責。這個蔣思質是王須達的老鄉。
此外,編伍既成,不可無有花名冊,并為調動大家伙操練的積極性,李善道還決定每三天小考一次,凡成績優秀者,給以賞賜,這兩件事也得有人負責,和主事后勤相同,此兩事要想能辦,也得識字,王須達三伙自仍無人推薦,李善道任了王家兄弟的弟弟王宣德負責這兩事。
一天忙碌下來,到傍晚時分,再次把百余人召齊。
同樣的細雨迷離,同樣的火把閃耀,站在臨時搭起的矮臺上的李善道,再看這百余部曲時,與昨晚的觀感卻就好似頗有不同了。
左右兩隊,共九十五條大漢,分持矛、棒,佩橫刀,相鄰而立。
王須達、陳敬兒等兩隊的隊正、隊副各挺胸昂首,立於本隊前。
各火、各伍的頭領皆赳赳地站在本火、本伍長的最左排頭。
秦敬嗣火十三人持棒跨刀,橫排臺下。
已是有模有樣,至少表面上已像支隊伍了!
“明天再做幾面旗幟,我去尋大郎,問問有無金鼓,這支隊伍的架子就算搭起來了。”李善道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