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進山的時候,李善道正在操練部曲。
先是接連見幾伙人急匆匆地從谷口前經過,繼而聽到喧鬧聲自山頂傳來。
李善道深覺奇怪,便令高丑奴去徐世績的住處打問。
不多時,高丑奴還回,稟報說道:“二郎,是李密到了。徐大郎不在住處,已去迎接了。”
“李密到了?”李善道更是奇怪。
邴元真去接李密,是五天前的事,這才五天,李密就到寨了?
那天聽徐世績說起邴元真下山時,李善道還說,估計李密快也得五六天才能來到。
卻李密第五天頭上就到了。
李善道搖了搖頭,說道:“沒想到這個李法主也是位心急的。”
料李密或是因擔心夜長夢多,翟讓可能會改變主意,所以才會這么急著趕來。
山頂的喧嘩聲漸漸地向北坡上邊的聚義堂處移動,李善道知道,這必是徐世績等迎著李密,在往聚義堂去了。——也不知翟讓有沒有去親迎李密?估摸著,翟讓當是不會親自出迎。
站在谷口,李善道朝山頂張了幾張,山路蜿蜒曲折,從這個位置,既看不到山頂,也看不到上邊的聚義堂,入眼所見,只有羊腸泥路,及被連日陰雨淋得綠到發黑的藤蔓、荊棘。
李善道吩咐高丑奴:“你去徐大郎宅外候著,等大郎回來,報與我知。”
高丑奴應了聲諾,自去了。
微微的雨中,谷內的空地上,兩隊、一火的百余部曲,正在以火為單位,習練金鼓旗幟。
王須達、秦敬嗣等教頭用了兩天的時間,把最基礎的旗鼓號令及其變換教會了兩隊、一火中的火長們。接著的這三天,都是這些火長在分別教他們各火的兵士學。
先教會火長,再由火長來教各火的兵士,這既是《尉繚子》中所教之教兵士學旗鼓號令的辦法,也是王須達等在軍府時學旗鼓號令的辦法。
各火的兵士,分散在谷中各處。
王須達、秦敬嗣等六個教頭,在火間轉來轉去,見有學練得不合格的,便過去指點幾句。
教火長們時,李善道有在旁傾聽。
王須達等教的東西是最基礎的東西,總計只有六項,進、趨、退、左、右、坐,“擊鼓而進,低旗則趨,擊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擊而坐”,很簡單,一聽就會。
可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就沒那么簡單了。
火長們練了兩天才算純熟,輪到教各火的兵士們練,這已練了三天,仍是稱不上熟練。
金鼓、號角各只三個,不夠每個火用。
各火火長用的都是代替物,木板為鼓,石片為金,樹枝為旗。
李善道坐在矮臺上,觀看各火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