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說,明天羅孝德、聶黑獺兩部的部曲一往胙城等地去,王須達等也就會知道的了。
王須達等聞之,哪怕是秦敬嗣、陳敬兒、季伯常,也俱是大喜。
后世有話,“當兵吃糧”,當兵,是為了吃糧。
則造反作亂,是為了甚么?冒著殺頭的風險,不更是為了搶糧、搶錢?畢竟胸懷遠志,有長遠目光的人,實是極少數罷了。而且說句實話,諸如“胸懷遠志”、“有長遠目光”此類,要想做到這點,并也是需要具備有一定的基礎條件才能夠的,即是這個人,最少不得是個義軍中的中高級將領?設想一下,如果你只是一個底層的義軍戰士,今日不知明日事,天天在刀頭舔血,一打仗,就得被上級軍官驅使著沖上前線,也許明天戰場上就戰死了,甚么“遠志”、甚么“目光”,這種情形下,不全就是白扯淡么?當然是眼前頭的快活,才乃最為要緊。
懷著越來越深的“可別老子的部隊真的成了匪軍”的擔心,李善道體會到了徐世績的無奈,無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容由王須達等各個興高采烈的將此好消息告訴他們本團的將士,預備明天起,便輪換著,前往胙城等地擄掠。
——封丘不能沒有兵馬留守,是以明天開始分往胙城等地擄掠的義軍戰士,須得分批次的前往,徐世績命令,三部兵中,每次只能各出去兩團擄掠,等這兩團擄掠還后,再換兩團出去。
卻便從次日起,徐世績帳下的這三部義軍,便一次出去六個團,分頭擄掠;余下的,則在徐世績等的指揮下,或加強城防,或修筑營壘。這一些,且亦無須多言。
兩天后,東平郡方向的軍報飛馬傳回。
張須陀部的先鋒部隊,已經出了齊郡,向滎陽郡方向開來。
根據打探得來的情報,這支先鋒部隊,主將是張須陀的副將賈務本,從軍之有名的諸將分為賈務本之子賈潤甫、郎將蕭裕、悍將唐虎等,兵馬步騎總計三千余。
今日正是百里主簿等給各黨、各里的黨正、里正所限定的獻錢糧與丁壯的截止之日,這道軍報送到之時,徐世績適才將各黨、各里獻來的錢、糧分與三部,剛與羅孝德、聶黑獺、李善道等來到城北,觀看各黨、各里送來的那些丁壯何如未久。
按百里主簿等的命令,各黨、各里總計征了千余之數的丁壯,人頭簇擁,站滿了城門與城壕間的空地。從他們穿著的破爛衣衫可以判斷得出,這些被征來的丁壯,必俱是各黨、各里的貧寒百姓,面黃肌瘦的占了多數,不過好在年齡這塊兒都還可以,沒有很老、很小者。
李善道正打算先從中為本部挑選補充兵員的時候,這一道急報送將了到來。
登時間,挑選丁壯這件事,只能往后且暫作推遲了。
徐世績也沒回縣寺,領著諸人,轉上城樓,便在城樓中,針對這道軍報,臨時召開緊急軍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