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及接下來,仗怎么打也由此得以重新的確定。
呼聲響徹、煙塵滾滾,張須陀部的追兵,追到了大海寺外、漸追近到了林外、已追到了林外!
李善道緊張地觀察著張須陀部追兵的情況。
李密的軍令傳了過來:“張須陀縱兵追擊,其眾已然大亂,前之費青奴、秦瓊、羅士信、程知節等部,與張須陀中軍已然脫節!此擒殺張須陀之良機也!張須陀一被擒殺,其眾自潰。吾將以伯當、遵禮等引我精卒,出截張須陀之中軍,君可亦并力殺往攻之!”
張須陀部追兵現在的大體情況是:如李密所說,其部與楊慶、費青奴兩部的一兩萬官兵,在經過將近二十里的追擊后,確然已是隊形混亂,早無什么隊伍可言,拉得既長,又稀散。
追的最靠前的是費青奴、秦瓊、羅士信、程知節等勇將和他們各自率領的步騎部曲。
靠后點的是賈務本部。
再靠后的,則即是張須陀了,張須陀這里的從卒不多,只有數百步騎跟從。
落在最后的,是楊慶部。
……
張須陀的將旗,漸漸地移動到了林子外的中間地帶。
已可較為清晰地看到騎在馬上的張須陀的身影,他騎著一匹黃馬,披掛著耀眼的鎧甲,黑黝黝的長槊橫在馬上。高大的“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滎陽通守”的將旗,在他的身后迎風飄揚;約百十輕騎跟從在他的左近,又一二百的親兵步卒奔從在他和這些輕騎的后頭。
林中,李密將旗處,戰鼓聲響起。
王伯當一馬當先,李君羨、常何等從其左右,或俯身驅馬而出,或操持兵器,疾步奔出,吶喊著殺出了林子,越過野地,沖上了官道,殺向了張須陀的將旗所在!
野地和官道上散布著的張須陀部的其他追兵,哪里想到林中會有瓦崗的伏兵殺出?大多沒有反應過來,紛紛停下腳步,愕然地望向王伯當等。王伯當等不理會他們,從他們中徑直闖過。
李善道不再等待,喝令聚集在他身邊的諸將:“勝負在此一間矣!兄等從我出斗!擒殺張須陀者,翟公何吝重賞?大名天下將知!”再次命令高丑奴,“丑奴,緊跟我!”
李密部伏兵的位置靠北,王伯當等是從張須陀的北邊殺出來的,殺到官道上后,他們現正轉向南攻。李善道部伏兵的位置靠南,當他率部殺出林中后,位處在張須陀的南邊,卻正是與王伯當等相應,對張須陀和他的親兵步騎們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燦爛的陽光曬在臉上,躲在林中兩日,搞得身上不甚舒服的陰潮之氣,好像一下就被曬掉了!
高曦領著解煩右隊的勇士沖鋒最前,最先與林外野地、官道上的幾股張須陀部的其他追兵相遇。這幾股追兵,多則百十人,少則數十人,正處在向前追擊的狀態,沒有時間集合、組成陣型,以作迎戰,加上高曦等又都是悍勇之士,兩下稍一接觸,這些追兵就被殺了個鳥獸散。
官道上的張須陀已經看到了北邊殺來的王伯當等、南邊殺來的李善道等,他勒住坐騎,顧眺了下西邊這一大片綿延數里長的野樹林,先是頗為驚訝地說道:“翟賊莽夫,無謀之徒,此林中之伏,必李密所設!難怪說,適攻翟賊陣時,未見李密。”
然雖知道自己中了李密的伏兵之計,他絲毫無有懼意,繼之操槊,當即令道,“翟賊部已盡潰,區區些許伏兵,便想反敗為勝?李法主好言之士,志大才疏,實乃空想!從俺進斗,先破北面來賊,再殺南面來賊!盡滅伏兵之后,分兵深入林中,勢必擒獲李密,獻與圣上!”
左右的從騎、親兵步卒們的軍吏們亦是毫無畏懼之色,反皆斗志昂然,轟然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