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這兩個原因,如果說是軍事、政治原因的話,第三個原因,便是經濟原因了。
長安雖好,位處四塞之地,足以遙控中原等地,可現如今關中的經濟太不行了,動不動就鬧糧荒。楊堅當皇帝的時候,就曾因為糧荒,不得不帶著大臣們,從長安東出,來洛陽就食。一次、兩次,或許還可以,但堂堂皇帝,不能總當個“逐糧天子”吧?
相比長安,在“糧食”方面,洛陽所處的地理位置,那就比長安實在是要好上太多了。特別是大運河開通以后,洛陽此處,更是占盡地利,山東的糧、江南的糧,悉都可運到洛陽!
楊廣興建洛陽的第三個原因,便是他意圖把洛陽打造成一個大隋的倉儲基地。
事實上,他也是這么做的。
現於今,洛陽城里和洛陽周邊的大糧倉,足足已有三個之多!
看數字,只有三個,好像不多?
問題是,得看這三個糧倉的儲糧量,都各有多大,這才是要緊。
這三個糧倉各儲糧幾何?
最小的倉是回洛倉,建在洛陽城邊,“周回十里,穿三百窖”,折合后世的計重單位,能儲糧十萬噸;比回洛倉大的是建在洛陽城里的含嘉倉,能儲糧五百八十三萬多石,折合后世計重單位,大約二十四萬噸;而三個糧倉中,最大的,就是李密所說的興洛倉。
興洛倉,又叫洛口倉,位處洛陽城東、滎陽郡西,緊鄰滎陽郡,此倉有三千口糧窖,每窖能容糧八千石,能儲糧兩千四百萬石,折合后世的計重單位,近一百萬噸。
可以這么說,回洛倉、含嘉倉不說,只這個興洛倉,堪稱是大隋糧儲上的心臟。
只是,興洛倉儲糧雖多,兩千多萬石、上百萬噸糧,誰看了都眼熱,但這么重要的糧倉,守備方面卻毋庸多言,自然也是十分嚴密。從滎陽郡此處,要想打過去,先得過汜水,過了汜水,還有虎牢;這兩關之外,興洛倉離東都洛陽還不遠,不到兩百里地。
只憑瓦崗這點人馬,就算是剛贏了張須陀,可如果便去打興洛倉?
癡人說夢么?
被李密這話,給震驚到了的,不止翟讓,翟寬、王儒信、黃君漢、賈雄等也都被震驚到了。
翟讓撓了撓耳朵,瞪大了眼,說道:“蒲山公,你說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