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你今天上午走后,向俺提出的此請,你怎會知道!罷了,不說他了。”
徐世績說道:“是。明公,那二郎此請?”
“你倆說的也對,打贏了張老狗,現下滎陽及周邊諸郡的形勢,對咱寨子確是有利。上午,俺允了蒲山公留下在滎陽的此請后,俺其實就有在想了,咱寨中的人馬是不宜盡數還山。”
一個豬娃不吃糠,兩上豬娃吃得香。
從打算全軍還寨,到認為“不宜盡數還山”,翟讓之所以心意上會出現這個轉變,毋庸多言,自然全是李密的功勞。要沒李密的提請留下在滎陽,翟讓也肯定不會出現這個轉變。
當下滎陽的局勢,甚是有利瓦崗義軍,翟讓難道看不出這點么?他當然能夠看出。
而所以他打算全軍撤回寨中者,一如李善道的猜料,確是因他擔心汜水、虎牢、洛陽的隋軍會來滎陽。一旦這些地方的隋軍來到,他怕他打不過。故此,他欲全軍還寨。
可現在,李密卻要留下來。
那如果翟讓還是全軍還寨的話,會不會辛辛苦苦打出來的這個現今滎陽的“有利局勢”,就會全被李密占了便宜?這樣的想法,翟讓少不了的就會生起。
這種想法一有,患得患失也好、又怕挨打又怕便宜盡被李密占去的情緒,跟著也就會出來了。
徐世績聞得翟讓此言,先是楞了下,旋即喜道:“明公亦以為,咱寨中人馬宜留一部在滎陽?”
“不錯。只是該留何部,俺一時尚未想好。”翟讓落目在李善道的身上,笑道,“現下好了,俺也不用再琢磨了!二郎,你既愿率你部留下,那就由你部留下!不過,卻有一點……”
李善道沒想到“自請留下”這件事,會這么容易地得到解決,他原本還想了一些別的說辭,如今卻也不必再說了,他心頭一松,問道:“敢問明公,一點甚么?”
“二郎,你部部曲現有多少人?”
李善道答道:“回明公的話,善道部本千余部曲,昨日一戰,折損不少,現尚有千人上下。”
“你只千人部曲,恐怕不夠留在滎陽吧?別的不說,只那楊慶,他昨日見勢不好,腳底抹油,提早溜掉,卻其帳下部曲多得保存,猶數千之多!”
徐世績接腔說道:“敢稟明公,只二郎一部,的確不太足夠留在滎陽,俺愿分部曲千人與他。”
“兩千人,勉強算是夠了。二郎,滎陽當下的形勢,雖然甚有利於咱寨,可汜水、虎牢,特別是洛陽的狗官兵,隨時可能會趕來馳援楊慶;又賈務本、費青奴、秦瓊、羅士信等部,盡管分竄南、北,可他們也是有可能會再返回滎陽的,簡言之,形勢雖是有利,你卻也不可大意,掉以輕心。俺且問你,若是洛陽等地的賊官兵來到,或賈務本等返還,你打算何以應對?”
李善道已有定計,回答說道:“啟稟明公,若是出現這種情況,在下敢有一計,足以應對!”
“何計?”
李善道摸了摸短髭,呵呵笑道:“邁開腳,急還山中!明公,此是乃‘三十六計,走為上也’。”
翟讓哈哈大笑,指著李善道,與徐世績說道:“大郎,二郎智勇兼備,不但勇武,并且機靈得很,留下他在滎陽,你我足能放心。”問李善道,“二郎,你部中還有何少缺,盡且言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