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和徐世績之間,彼此已經很熟悉,李善道對徐世績也好,徐世績對李善道也好,如今都已是相當了解。聰明人之間對話,不必遮遮掩掩,有時直截了當的說,反而更為合適。
故此,李善道便直言不諱地說道:“不要走得太近,是因翟公之故,我等身為翟公部曲,當然須得遵從翟公之意;莫要太過疏遠,則是因蒲山公之故,其人名滿海內,有勇有謀,此前他無安身之地,固如喪家之犬,而今借我瓦崗之勢,他已有了部曲,有了根基,并得翟公允可,且已別為一部,也許他日后的成就,難以限量,因為日后計,面子上咱得跟他能過得去。”
“翟公夸你是夸得一點不錯,二郎,留你在滎陽,翟公放心,俺也放心。”
提醒李善道要處理好和李密的關系,這是徐世績專門留下來,再與李善道說會兒話的主要目的。現已提醒完畢,李善道對這件事的態度和回答,徐世績也很滿意,便再無留下的必要了。
於是,徐世績就翻身上馬,在李善道、劉胡兒、蕭德、高丑奴的相送下,帶著百十從騎,和單雄信的親兵們,離開了道邊,轉上官道,追單雄信的將旗去了。
“劉兄、蕭郎,咱們也回駐地吧?”
劉胡兒應道:“二郎請先回駐處,小奴和蕭郎整頓下部曲,隨后便往二郎部的駐處,與二郎會合。”
徐世績說是留下了部曲千人,實際上的人數比千人略多。
劉胡兒部大約共是部曲千人,此外還有蕭德的百余部曲。
李善道便自先還駐處。
一個來時辰后,劉胡兒、蕭德率引他們的部曲,遷移來到。
劉胡兒、蕭德進帳謁見李善道時,恰有一人從帳中出來。
兩下擦肩而過。
劉胡兒覺得這人有些面熟,入進帳中,向李善道行禮過后,他突然想起了這人是誰。
是李密手下的一人!
李密派人來干什么?疑惑才在劉胡兒的心中升起,回過禮的李善道笑著開了口,劉胡兒聽他說道:“劉兄、蕭郎,你倆來得剛是時候。我正有一事,請問你倆的意見。”
劉胡兒問道:“敢問二郎,是什么事?”
“便是下步,咱們往何處用兵這件事。現有兩個選擇擺在咱面前,我想先聽聽你倆的意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