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德等敲起了鑼鼓,參差不齊地喊叫起來:“來投軍的壯士,可來此處了!名字登記下來,編入軍簿,給你們的安家糧錢,你們便可領取了。”
如小山也似糧食,早吸引得來投軍的這些貧戶、流民們眼饞,王湛德等此言一出,來投軍的這些人歡呼一聲,不再猶豫,你爭我搶,紛紛拔腿擁向王湛德等所在之處。
劉胡兒、蕭德也在臺上。
望到此狀,劉胡兒心情愉快,——李善道已經主動向他提出,所募得之丁壯,李善道只要一半,剩下的一半,分給與他。
只是在眼看到擁向王湛德等所在處的,不僅有丁壯,亦有婦孺時,劉胡兒的笑容略微收起,他遲疑了下,進到李善道邊上,問道:“郎君,來投軍的這些丁壯,不少帶有家眷,這些家眷,郎君打算何以安置?”
“劉兄何意?”
劉胡兒說道:“與兵士雜處軍中,定然不可,俺之愚見,不妨可效寨中,別置老營安置。不打仗時,由他們為兵士做飯洗衣,干些雜務;打仗時候,用他們運糧、筑營、照顧傷員。”
“我與兄所見略同。”
劉胡兒點了點頭,不再就此多說,他叉著腰,望著擁擠登記入伍的丁壯們,望了會兒,問李善道:“郎君,今在酸棗所得之糧,郎君打算取出多少,用做募兵?”
“這得看會有多少人肯來投軍。我的意思是,如果來投軍的人夠多,那咱就只留下夠咱部曲吃用十日的糧,余下的盡用來募兵。劉兄以為可否?”
劉胡兒想了下,說道:“當前,部曲是最重要的,部曲越多越好!至於部曲的口糧,倒是好辦,張須陀部已被咱們大敗,楊慶龜縮郡治,不敢露頭,只要洛陽等地的狗官兵不來、賈務本等張須陀余部不還回,滎陽郡各縣的糧,還不是任由你我兩部掠取?郎君此意甚好。”
“就是不知……”
劉胡兒問道:“怎樣?”
“肯來投附你我兩部的酸棗百姓,會不會多!”
李善道的這個疑慮,在兩天后,得到了消釋。
兩天半的功夫,前來投附他兩部義軍的酸棗百姓絡繹不絕,邊上諸縣的貧民、流民聽說了消息,知道了有義軍在酸棗開倉放糧,招募部曲,亦有一些趕將來投,到第三天的下午,在酸棗所得的這些糧食,已是分發了泰半,所存者,已是只夠部曲十日之用。
計算下來,三天募兵,不算隨從來投的婦孺老弱,總共募得了丁壯三千余!
王薄、盧明月等的部曲,動輒數萬、十余萬之眾,李善道現是知了,他們的部曲為何會有那么多。只要敢干肯干,只要糧食方面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義軍的兵源看來是真的不缺!
“天下苦隋,已是久矣!”李善道深有感觸地慨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