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李子通這兩部義軍之外,在江都的東北邊,淮北地區,眼下另還有一部義軍,即是李子通所脫離的左才相部。
現今,江淮之間,最大的三部義軍,就是這三部義軍了。
杜伏威、李子通兩部,分在江都城的西、東近處;林士弘、左才相兩部義軍,分在江都城的西南、東北兩方,這四部義軍對江都城等若是形成了一個隱隱的包圍圈,——唯是可惜的是,這四部義軍互不統屬,各自為戰,且彼此間,如杜伏威、李子通間,李子通、左才相間,還各存在著矛盾。要非如此,如果這四部義軍共為一部,江都城而今只怕已是岌岌可危。
……
南邊傳來的消息是林士弘等部義軍的消息,從西北邊也傳來了別的義軍的消息。
西北邊傳來的消息主要是兩個。
一個是關於房彥藻等提到過的清河義軍的首領張金稱,於日前兵敗身死的消息。
張金稱與郝孝德、孫宣雅、高士達、楊公卿等各部義軍,共同活躍在河北地區,屠陷郡縣,無人可制。只有虎賁中郎將王辯和出自弘農楊氏的清河郡丞楊善會數有功,楊善會前后與各部義軍,特別張金稱部大小戰斗,計達七百余戰,未嘗負敗。此人在清河郡的地位,與張須陀戰敗身死在河南道諸郡、在齊郡的地位基本相當。然奈於兵馬人數的不足,楊善會雖屢戰屢勝,多是小勝,非是關鍵性的戰役勝利,故而張金稱一直以來,在清河等郡仍是肆虐不已。
楊廣遂乃在兩三月前,詔令太仆卿楊義臣往討張金稱。
——楊義臣是鮮卑人,本姓尉遲,其父尉遲崇,是楊堅稱帝前的老朋友,楊義臣從小是在宮中長大的,后來楊堅乃賜其楊姓,把他編入進了皇家宗室的譜牒,認他做了堂孫。
且不必多說。
只說楊義臣統兵到后,深溝壁壘,連著一個多月,不與張金稱戰,張金稱以為怯,屢逼其營詈辱之。楊義臣乃與張金稱說:“汝明旦來,我當必戰。”張金稱既已小瞧楊義臣,認為他不敢與自己戰斗,便不復設備。
卻楊義臣簡精騎二千,夜自館陶濟河,伺張金稱離營,即入攻其營。張金稱聞之,趕忙引兵還,楊義臣又從后擊之,張金稱於是大敗,與左右逃到了清河郡的東部。這是十月底、十一月初的事,也就是房彥藻等提到張金稱后未久便發生的事情。
又過了一個多月,在本月上旬時,楊善會終於抓住了逃竄隱蔽的張金稱的余部,一舉將之盡殲,擒獲了張金稱。
張金稱一如王伯當所評,確是殘暴非常,清河郡的士民無不痛恨於他。楊善會令吏立木於市,懸其頭,張其手足,令仇家割食之,——卻這張金稱,生生地被割食死了。
楊善會因為此功,由郡丞升了半格,被朝廷拜為了清河通守。
一個是緊跟著張金稱兵敗之后,高雞泊義軍也被楊義臣擊敗的消息。
高雞泊這部義軍,是河北實力最強大的義軍之一,首領是高士達。
就在楊義臣擊敗張金稱后,楊義臣率部趁勝北進,接著來打高雞泊義軍。高士達未有聽從他帳下大將竇建德的建議,輕敵大意,被楊義臣給擊敗了,高士達本人也死在了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