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還需要什么具體計議?咱們只管多遣人手,往各郡散放咱們放糧的消息,不就是了?”
李密說道:“明公所言固是,人手自是需要多遣。然密之愚見,只散放糧消息,恐尚嫌不足。”
“哦?蒲山公,你是何意?”
李密說道:“只散放糧的消息,密以為,不足以彰顯明公之威德,不足以告示天下隋室之將亡。因竊以為,在散播放糧的消息以外,何不再散播些其他的消息?”
“其他的消息?什么消息?”
李密說道:“一則,明公大敗張須陀,陣斬張須陀此事,也許諸郡百姓尚有不知,可做個散播;二則,江淮杜伏威、李子通、林士弘、左才相等圍困江都,昏君於今的境況,已然是一日蹙過一日的消息,北地諸郡的百姓,多必不知,這個消息也可做個散播。還有就是,為能促使更多的饑民、流民前來投軍,而不單單是來‘取糧’而已,密以為,并可明明白白地廣而告之,咱們現不止是開倉放糧,并廣招豪杰、壯士,只要是肯投咱瓦崗義軍者,不僅當場給糧,且往后每天三餐管飽,即便攜家帶口的來投,他們的家眷亦一樣管使能夠每天吃飽飯。”
卻李密提出的這三條,聽入李善道耳中,李善道心中一動。
他不禁想道:“前兩條,是在打政治戰、搞輿論宣傳了。后一條,則是把‘放糧與民’的標準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對只來取糧、不來投軍的百姓,是‘當場給糧’;一種是對來投軍的百姓,不僅‘當場給糧’,還帶他們的家眷一道,‘三餐管飽’。嘿嘿,‘三餐’,誘惑力夠大!”
三餐,對后世的百姓來說,好像是理所當然之事,對當下的尋常百姓來說,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莫說而下已是亂世,民間饑饉,便是往年太平之時,一般人家的百姓,一天想吃三頓飯也是不可能的,頂多了,一天兩頓飯,這都已是不錯了。
一天三頓飯管飽,隨便吃,這消息一放出去,只沖這一條,投瓦崗義軍的百姓定就川流不息。
翟讓連連點頭,說道:“還是蒲山公思慮的周全。好,好!就盡按蒲山公之意來辦此事!”
“散播消息,招徠諸郡百姓來投這件事,關系到咱瓦崗義軍的壯大,不可輕視。明公,密以為,宜當專令數人,主持此事。明公以為可否?”
翟讓說道:“正該如此!蒲山公,你可已有主持此務的人選?”
“密并無人選,宜任誰人,悉請由明公斟酌。”
翟讓思忖片刻,看向賈雄、徐世績,說道:“軍師、茂公,這件事,就交給你倆負責,怎樣?”
李密下手坐著的房彥藻、楊得方等微微變色。
房彥藻正待開口,翟讓目光轉回到了李密身上,又說道:“同時散播其他消息的這條建議,是蒲山公你提出來的,你也擇選兩人,與軍師、茂公共同負責,蒲山公以為如何?”
向各郡散播消息,不是小事。若只由翟讓的人負責,那所散播的消息,大部分只會對翟讓有利,徐世績等肯定會多宣揚翟讓的威名。李密方才推辭,請翟讓選擇人手負責,實是以退為進。他料準了翟讓重義、厚道,必是不可能獨主此務。一如他的預料,他料對了。
李密因便順勢說道:“也好,那俺也任兩人,協同軍師、茂公兄,辦理此務。”道出了他早就定下的人選,說道,“便由孝朗、士才,你兩人協助軍師、茂公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