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寧眼泛異彩,神色微動。
李善道注意到了他的變化,問他說道:“于君,似有所感?”
似乎是猶豫了下,要不要實話實說,于志寧終還是沒有把自己的感觸道出,淡淡答道:“回將軍的話,仆并無所感。”
“唐公此舉,于君有何評價?”
于志寧說道:“既已謀反,又立代王,掩耳盜鈴耳。”
李善道搖了搖頭,說道:“于君,我可不這么看。以我看,唐公此舉,高明得很。”
于志寧“哦”了聲,說道:“敢問將軍,高明何處?”
“概言之,兩個字,‘大義’。”
于志寧淡淡地笑了起來。
“于君,笑什么?”
于志寧說道:“隋固暴虐,其鼎已將易,然唐公本隋臣,今行反亂事,復何有‘大義’可言?”
“于君,這個‘大義’,對的不是隋室,不是昏君,對的是魏公、是海內舉義的群雄啊!”
于志寧收起了笑容,拈著胡須,看了李善道一看,問道:“將軍此話何意?”
“較之魏公、翟公和海內南北今已林立之群雄,唐公舉義稍晚,誠如于君所說,他又本系隋臣,那么他該以何,來除其‘本為隋臣,今卻謀逆’的負面影響;又該以何來做號召,與魏公、翟公、今已林立海內的南北群雄相爭呢?于君,所謂‘尊天子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不就是他最好的選擇了么?既除去了他‘本為隋臣’的尷尬,又可仍暫得以‘隋’名為號召,誠然兩得之利!于君……”李善道顧盼堂上諸人,說道,“諸君,唐公此舉,焉不高明!”
一番分析說完,李善仁、杜正倫等皆是思索過后,紛紛稱是,俱以為然。
于志寧訝然之余,對李善道不覺刮目相看。
一點也不錯,李善道對這件事的分析,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于志寧,他也是這么認為,這么想的!
李淵尊楊廣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任誰都能看出,他這是在“掩耳盜鈴”。
可他的這一舉措,是多此一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