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郡在河北中部靠北,東邊是恒山郡,過了恒山就是河東;西邊是河間郡;南邊是趙郡、信都郡,過了信都郡,即清河郡。這里,不但不是瓦崗的勢力范圍,離李善道現有之武陽郡,還隔了好幾百里。此郡,顯然和林慮也不能比。幾百里地,去時運糧,還時運鐵,根本不用想就知道了,太危險了。劉黑闥不是愚蠢的人,怎會提出這么個建議?
李善道聞弦歌而知雅意,聯系到他剛才神神秘秘的樣子,一下就猜出了他提出此議的真正原因,摸了摸短髭,笑道:“賢兄,你老實說,是不是竇公有回書到了?”
劉黑闥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由裹兒轉呈李善道,撫須笑道:“賢弟聰敏,一下就猜對了!半個時辰前,剛剛送到俺手上。一接到這封回書,俺馬不停蹄,就趕緊地到處找你了!”
李善道大喜,三兩下打開竇建德的回書,一目十行,很快看完。
看罷了,李善道滿面喜色,說道:“賢兄,竇公回書中說,他也正有意還鄉,這可不就與你我想到一起去了?”
“是啊!察竇公回書中意,他顯是也有取清河的打算。賢弟,則就竇公的這封來書,你說,俺怎么回復為好?”
李善道問道:“賢兄打算怎么寫?”
“竇公既然也已有意取清河,那俺便將你我的意思與他挑明,告與他說,你我也想打清河,然后直接與他相約用兵的時間,南北夾擊,共取清河,何如?”
李善道沉吟片刻,說道:“賢兄,這么回書,當然好。唯以愚弟愚見,換個說辭,會否更好?”
“換何說辭?”
李善道說道:“清河一郡太小,何足顯你我兄弟豪氣?便與竇公相約,你我愿與竇公南北聯兵,共取河北!”
“共取河北?”
若只是為一個小小的清河郡,李善道值得費這么多功夫,去和竇建德取得聯系?他請劉黑闥與竇建德去書,本來為的就不是與竇建德共分清河,而是要與竇建德結盟,共圖河北!
何況,竇建德是什么樣的人?
某種程度言之,李善道可能比劉黑闥還要了解。
一個清河郡,滿足不了他李善道的胃口,也斷然滿足不了竇建德的胃口。
李善道說道:“賢兄以為何如?”
劉黑闥猛地拍了下案幾,意氣飛揚,說道:“好也!好也!共取河北,好也!確比共取清河豪氣太多。和賢弟一相比,哈哈,哈哈,愚兄小家子氣了。那俺就這么回書!共取河北!”
“賢兄,回書可及早送出。你我這段時日,宜當練新兵不輟。且候竇公之意,只要他愿與你我兄弟先取清河,再共圖河北的回書送到,咱們就揮師北上,與竇公聯兵,先下清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