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營近鄰河間縣城,賊兵也許是擔心若在北營外置兵,則可能會受到河間城來援兵馬的夾擊,故此未在北營邊置兵吧?將軍,此賊之誤,而天賜將軍反敗之機!”長史分析說道。
薛世雄令道:“長史,你前頭引路,我等還回河間,招聚兵馬,再來還殲竇賊、李賊兩賊部!”
長史應令,拍馬驅前,便引著那開路的百余騎兵,率先出了北轅門。
薛世雄、薛萬均、司馬和余下的數三四百騎跟著,也都出了轅門。
轉向東行,上到官道,眾人拼命鞭馬,只望能越早到河間城越好!
卻行未兩里,猛地里,鼓聲大作,幾面彩旗一從道左邊的野樹林中,一從道右邊的河谷下,轉將出來,旗幟前引,兩隊騎兵隨在其后,也馳奔而出。呼吸功夫,兩隊騎兵的前隊,已馳到官道上。左隊、右隊,分有一將率領。左隊將兜馬略前,攔在了薛世雄等騎前。
“薛大將軍何在?在下蕭裕,敢請大將軍一敘。”這將橫槊馬上,推開面甲,高聲說道。
兩邊馳出的騎兵不少,共得有一兩千騎,掀起的塵煙漫天,遮掩野地,甚過漸已消退的霧氣。
長史早勒住了馬,不敢進迫,回稟薛世雄。
薛世雄望前邊攔路敵騎的聲勢,知是突不過去,回頭望了下北營,還沒下回轉的命令,已有一將挺槊馳馬,沖了出去!是薛萬均。薛世雄攔阻不及,只得急聲下令:“殺過去!”
數百騎重新催馬,緊隨薛萬均,挺槊前沖。
攔在道上的蕭裕哈哈一笑,兜馬回轉,長槊高舉,令道:“二郎軍令:務必生擒薛世雄!”
卻那右隊騎將,乃是蕭德,便引兩隊騎兵,迎著薛萬均等殺將過去。
將斗未戰,兩下還沒接近,鼓聲再起,又一隊較少,不到千騎的騎兵,現於薛世雄等身后。
領頭的是一員小將,錦袍黑甲,系黑色披風,手中銀絲槊,胯下如龍駒,可不就是蘇定方!
集李善道、竇建德兩部精銳,夜攻薛世雄營三萬兵馬,這是必將震動河北、以至海內的大戰,蘇定方年輕氣盛,自負勇力,如何肯只做旁觀?百般乞求下,得了李善道的允可,同意了他參戰。既準了其參戰,李善道就要給他重用,使他充當了蕭裕副手,營北伏兵的裨將之任。
前是蕭德,后是蘇定方。
合計兩三千騎,從四面八方,卷起的塵土蔽空,挺直的長槊如林,圍殺向薛世雄、薛萬均等。
“二郎軍令:生擒薛世雄”的呼聲,響徹了曠野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