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輕則十余斤、重則數十斤的石頭,呼嘯著在空中相向而飛,猛烈地砸落到敵人的陣地上。一支支粗大的弩矢,帶著鐵鏈,宛若迅猛撲擊的長蛇,掠過壕水,直射對面的敵人。強弩射出的弩矢迅捷無比,有的半空中相撞,大多數準確地射入敵陣。
張豎眼營的營壕內外,一時之間,砂石橫飛,煙塵彌漫,遮蔽了天空,石頭墜地聲、弩矢發出的尖銳破空聲,與敵我兵士的慘叫聲交織,血肉橫飛,塵土與鮮血混合,化為一片糊狀。
有新卒實在是支撐不住了,轉身回逃,無一例外,盡被郭孝恪的督戰隊當場斬殺。
……
望樓上。
觀戰的李善道等人。
時而有人低聲地議論兩句,時而有人望望南邊的清河縣城。
于志寧、杜正倫等少數人,露出不忍之色。
可是打仗就是這樣,再加上今天投入的是新卒,不是諸將的部曲,故今日之場景,雖與昨日一般慘烈,卻沒有人再像李文相昨天那樣,提出撤退之議。
默默地用清理阻障的新卒們的進展,對比時間的流逝,計算了會兒,張升說道:“將軍,進展不慢。按此進展,用不了一天,就能清完張豎眼營外的阻障了!”
……
張升的計算沒錯。
到下午,后世時間,三四點鐘時,在付出了兩三百傷亡的代價下,郭孝恪親督下的那兩千新卒,提前清理完了張豎眼營外的三層阻障。
一直在戒備著,城里會不會出兵援助張豎眼,但一直沒有兵出來。
數里外的張豎眼營壕前,飛揚的塵土漸漸落下,露出滿地的尸首、血泊,和砍斷拔出,已被移走的拒馬、鹿砦的殘骸,幾條壕溝也都已被填平。完成了艱巨任務的新卒,零亂地退回后方,他們所屬各團的軍將,豎起旗幟,將他們集結,隨后抬著死傷新卒,一隊隊地離開戰場。
為防張豎眼出襲,出於掩護新卒撤退之目的,投石車、弩車、弩手沒有立刻就撤。
郭孝恪乘坐肩輿,返了回來。
在望樓下,碰上了才從望樓上下來的李善道等。
郭孝恪拍了拍輿夫,示意停下,人未即刻下輿,拱手笑道:“將軍,幸不辱命!張豎眼營壕外的障礙已清除完畢。將軍可用兵攻拔其營矣!”
“將軍!天色尚早,末將敢請軍令,現即展開進攻!”請戰的卻非蘇定方,是跟著郭孝恪同來的董法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