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可能性擺在了前頭,一種是援兵順利地救援來到;一種是援兵半路被賊兵截擊。相比之下,后者的可能性會更大。那么,自己該相應地做出什么應對之策?
張豎眼迅速地做出了決定:有點小看了賊兵,營於今觀之,不好守了,則而下最好的對策是,先擊潰攻營的這部賊兵,然后帶著部曲,且戰且走,與出城來援的兵馬會合,殺回城中去!
抓住靠著營墻放的長槊,張豎眼便即令道:“楊公的援兵已然出城。全體到營門集合,待俺殺散這股賊兵,我等便趕與援兵會合,殺還城內。”命令傳下,他下了營墻,上得青驄馬,打個唿哨,七八騎馳到了他的身邊,他將兜鍪戴上,喝道,“到公等揚威的時候了!”
沒有多的話再說了,撥馬率先,他挺著長槊,馳奔出了營門。
那七八騎,緊從其后。
雨滴隨風打來,張豎眼和諸騎士身上的鎧甲,被打得噼噼啪啪響。
但在這個時刻,誰還會在意這一點風雨?
風越大、雨越大,越是好漢殺人的好天氣!
張豎眼早就在戰團中找到了董法律。
馳出營來,他催馬疾進,呼喝著本部兵士讓開道路,直沖向正與兩個本部兵廝殺的董法律!
董法律聽到馬蹄聲時,抬眼來處,青驄馬躍入眼簾,長槊已咫尺之遙。
……
營壕外。
張豎眼等數騎出營門時,蕭德已令部曲上馬。
可他們是在營壕外頭,短時間是趕不過去的。
……
長槊半尺長的槊刃,雨滴落上,迸成兩瓣。
陰雨天氣里,這槊刃少了光芒,多了陰險,如似噬人的毒蛇,刺向董法律的面門!
與董法律廝斗的那兩個張部兵,一個舍了刀,滾地而前,抱住了他的腿;一個轉身擋住了來救董法律的兩三個董法律隊的戰士。張豎眼大笑如雷,馬奔如風,長槊已至。
董法律躲無可躲,橫刀橫砍,試圖將槊打開,奮力大呼:“來殺!來殺!”
橫刀沒有打到長槊。
轟然一聲巨響。
一匹黃馬躍出董法律的眼角,馬上騎將披掛精甲,后邊沒系披風,手里長槊刺中了張豎眼的腰桿。銳利細長的槊刃,破開鎧甲,透進了他的體內。鮮血濺出,與雨滴相混。
猛烈的沖撞力,使得張豎眼的坐騎摔倒在地,張豎眼也跟著落在了地上。
這救下了董法律的騎將,扔下長槊,兜馬轉過側倒下的青驄馬,俯身拽住張豎眼的腰帶,把他扯到了馬上,橫放鞍前,摘掉他的兜鍪,揮拳往他頭上打了幾拳,把他打得暈了過去,回顧站著發楞的董法律,問道:“董大都督,傷著沒?”
“入你娘娘,老子拼殺半晌,頭功被你奪去!”董法律罵了聲,回刀下砍,砍死了抱住他腿的這張部兵士,將之踢開,說道,“老子多謝你救命之恩!”
也是一報還一抱,突襲殺來,趁張豎眼無備,將他刺落的,正是蘇定方!
將是一軍之膽。
再悍勇的兵士,在主將被擒的狀況下,也難再有多強的斗志。
與董法律隊等死戰的百人出營的張部兵士,此際且也已經死傷近半。
遂當“張豎眼被擒”的喊叫,響徹戰場上之后未久,出營的剩下的張部兵士,相繼棄械投降。
張豎眼營隨之亦破。
已過午時,雨已如傾盆。
潑在尸體橫陳的戰場上,合與敵我傷亡將士的血水,形成了一條條紅色的溪流,四處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