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弟,下著大雨,牛大眼營是不太好攻,然其營外和清河城壕外的阻障,卻不妨礙咱清!俺的意思是,幾萬大軍在營,不宜閑等雨停,何不如先將大眼營外和城壕外的阻障清掉?”
劉黑闥這話說的是。
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
敵營和敵城不好攻,敵營外和敵城外的阻障,的確是可以清理。
諸將、諸吏俱皆贊同。
郭孝恪笑道:“大雨不利攻營,然有風雨掩護,砲車、弩車推行不便,準頭也會有失,倒是利於清障。劉儀同此議很不錯。”并請令,“將軍若亦以為可,清障此任,就還交給俺來辦吧!”
這個郭孝恪,清障清上癮了。
不過他為何會請求把牛大眼營外、清河城壕外的阻障清理任務仍交給他,其原因,李善道卻皆知曉。他帶來的是新兵,攻營、攻城難為主力,而清障這差事,新卒則力所能及。
這差事,沒人跟他搶。
李善道就允了他之此請,定下今日休息一天,明天開始,先清理牛大眼營外的阻障,如果清理完后,雨還沒停,就接著再依次清理清河城北、城南、城西城壕外的阻障。
至此,有關打掉張豎眼營此場勝仗之后,底下這個城,該怎么繼續攻的計議,告一段落。
把李善道、劉黑闥、郭孝恪等的討論結果簡單總結一下。
就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是下雨期間,由郭孝恪組織新兵,清理阻障。第二是雨停后,先把李善道攻心、瓦解守卒士氣的三個管給施行出來,繼而再把牛大眼營攻下。第三是再之后,便可以總攻清河縣城。
相比此前劉黑闥建議的三步走,這個新的三步計劃,明顯是有條理,策略也更豐富了很多。
打仗,和做別的事情一樣,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特別像攻城這類的戰斗,李善道等本來比較缺乏經驗,更是需要從實踐中摸索,出於各種原因,經歷點挫折,走點彎路不怕,關鍵在於得能善於思考,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這樣,慢慢地就能得到提高。
拔掉張豎眼營,這是實際上的勝利;新的三步攻城方略,是策略上的成熟。
帳外的雨盡管暫時阻滯了攻城的進程。
帳內眾人的精神狀態,卻比前兩三天有了顯著的提高,盡是心里踏實,干勁十足。
議定了諸事后,與眾人就下雨期間,在軍營、戰士的管理方面都需要注意些什么等方面又談論了會兒,劉黑闥、郭孝恪等辭拜而去,李善道令焦彥郎取來油衣,帶上于志寧等,在董法律等的陪從下,則冒著大雨,前往傷營,去撫慰今日戰中的傷員。這些,且都不必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