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有一年輕人扭臉看了眼他,不以為然,說道:“大石如雷、勁弩如電,破雨幕而摧敵城,以我輩望之,固然壯、盛。但城上就沒有砲車、弩車么?等到我軍將士攻城到近處時,城頭矢石齊發,卻有多少我軍將士將會受其殺害?參軍壯、盛之言,仆也鄙矣,不敢聞也!”
乃是馬周。
張文煥怔了下,面皮微紅,說道:“馬參軍,仆非此意。”
魏征打斷了他們的交談,指著城頭:“看,守卒要放砲車、弩車了。”
……
投石車是城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人手較為充足、備戰較為妥善的條件下,通常來說,當下守城,多按的是每六十步,用后世的計長單位,即大約百米左右置一架投石車,來作為一個標準。
——畢竟守城,靠的主要還是守卒,投石車如果布置得太密集了,不像城外,即使投石車之間的間距不是很大,攻城的兵卒也能從中穿過,不會受很大的影響,但城上如果太密集了,守卒不免就會騰挪不開,這就會影響到當敵人附城進攻時的防御,所以百米是個合適的距離。
楊善會按的即此標準。
清河城是郡治,面積比一般的縣城大點,北城墻總共置放了十幾架的投石車。
城上的空間有限,還要讓出給守卒、民夫通過的道路,故此城上能夠放置的投石車都比較小,每架投石車只需一二十人就能操作。
小,射程就近,就算加上城墻的高度,石頭拋擲出去后,也難砸到距離太遠的位置。
遂當清河城頭的投石車、弩車開始回擊以后,投射出去的石、矢,大都只能打到李善道部前排的小號投石車處,后頭的大投石車,并不能打到。僅有少數的弩車射出的弩矢,可以射到。
弩矢的傷害力也很大,然比起幾十斤的重石從空而落,打擊的范圍較小。
城外、城上的這輪對射,城上處在了極大的下風。
不斷的有稟報傳到楊得道、楊善會這里。
“左三旅兵卒又傷兩人!”
“右二砲車被賊砲石擊中!”
“有賊砲石滾到了城內,打毀民宅幾處。”
守卒的叫聲、石頭砸到的轟鳴聲以外,這個時候,又加入了城內士民的叫嚷等聲。
北城樓內,被四面八方傳來的各種聲響充滿。
楊得道的耳朵都快聽不清軍吏的稟報了,不知是不是錯覺,他覺得城樓現下都在晃動。
一顆賊兵投石車投來的石頭,打在了城樓的外檐上,“咔嚓”的大響聲中,城樓歪掉了一角。
木屑飛濺進來,打在了楊得道的臉上,劃出了一道血口。幾個親兵飛身撲到,把他壓在了身下。血口并不疼,親兵皆披有甲,壓的這一下,使楊得道疼得不輕。推開親兵,他爬起來,怒道:“亂撲甚么!”與楊善會說道,“楊公,城樓危險,不能多待,你我下城吧!”
“賊投石過后,必就將展開攻城。明府,公為我一郡之主,滿縣兵民的主心骨,城上險地,斷乎不可留也。公請還郡府,居中指揮調度。仆留在城上,督率守卒,預備迎擊賊之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