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也不但是只把這一套拿來籠絡李善道,給別的實力派,李密亦如此。
魏州等稱,是楊堅時的那一套;總管,也是楊堅時的那一套。
總管府制,和州名一樣,也已被楊廣廢止,且廢止的比改州為郡還早,大業元年就廢止了。
卻此總管府制,是隋繼承的北周之制。
從根本上講,之所以會有這一制度之出現,主要正是因為“州”的數量過多。
不算南陳,北周的州就有二百多個,這么多的州,比東漢的郡國還多,中央怎么管理?很不好進行有效地管理,不易駕馭。尤其邊疆、戰略要地等這些地方,就更需有一個能夠統一管理這片區域的軍政機構。因是就需要在“州”上邊,再加一級,便即有了總管府此制之設了。
總管府的權力很大,上承中央之令,下統數州、數十州的軍、民之政,類如東漢末年的州牧。
關於總管府的命名,相比州、郡、縣,雖然有一部分的總管府乃是較長時期的設置,但畢竟這個軍政機構,不是“州郡縣”這三級行政區域劃分中的一級,算是臨時設置的。
所以,總管府不像東漢時的十三州,各有固定的命名,一般來說,都是以總管府所駐在州的名字作為該總管府的專名;同時,任該總管府總管者,兼任駐在州的刺史。
也所以,李密在任李善道為“總管”的這道令旨中,任命給李善道的這個總管的“總管名”,是為“魏州總管”。如上所述,魏州即武陽郡之舊稱,亦即,指定了以武陽郡為其總管府所駐之地。至若“督魏、衛、貝三州軍事”,也無須多言了,把這三個州都給了他來進行統轄。
令旨除了這兩方面的重要內容外,還有幾個別的內容。
一個自然便是遵照慣例,任李善道兼魏州刺史。
一個是給了李善道“便宜行事”的權力。
再一個是讓李善道推薦合適的衛、貝兩州之刺史人選,和三州下轄之諸郡的郡守人選。
……
又看了一遍李密的這道令旨,李善道摸著短髭,正琢磨著,魏征等到了。
趕忙起身,李善道親到堂外迎接。
接住諸人,進到堂內,請阿他們落座,親手給他們倒上茶湯,李善道隨后自亦到主位坐下。
馬周年紀小,膽子不小,呲著牙開玩笑,說道:“怎敢勞平棘縣公、魏州總管為仆等斟茶!”
“賓王,休得說笑。”李善道一笑置之,端起茶湯,抿了口,拿起李密的令旨,給他們看了看,說道,“不過卿等到前,我卻的確正是在又看魏公之此令旨。玄成,可知我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