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李善道令趙君德、王德仁兩部攻堯城、靈泉的時間,就是今天,王德仁部到今天還沒到靈泉,此是計劃外,或者可以說是意料外的情況;二則,打黎陽倉、打武陽郡、打薛世雄部、打清河郡,自跟著李善道以今,可謂是戰無不勝,趙君德不免的也就會有點“驕兵”的勁頭,因而雖然王德仁部尚未到靈泉,他卻也敢獨自一部,就對堯城展開進攻。
李善道揮了下手,說道:“這是我的過錯。昨天接報王德仁部猶未至靈泉時,我就應給君德再下道令,令他今天不要發起攻勢。這道令,我昨天沒下。他今日攻城,亦是遵我此前之令。”
魏征建議說道:“明公,王德仁部現具體進至到了哪個位置,又究竟何時能夠到達靈泉,只以斥候往探,不太足夠。愚見,明公何不遣一帳下吏,急往去尋王德仁部,找到其部,見到王德仁后,當面再傳軍令,令他務必盡快趕到靈泉,不可再有耽擱?”
“宣德,長史的話你聽到了?擇一得力掾吏,即往去尋王德仁部,傳達此令。”
王宣德應諾,便又選了吏卒一人,撥與了從騎一隊,令西南而去,渡洹水,尋王德仁部。
……
八月底的天氣,秋高氣爽。
沿途道邊,樹木開始換上了斑斕的秋裝,紅葉與黃葉交織在一起,枝葉間蟬鳴聲此起彼伏,時有鳥兒被行軍的步騎驚擾,從枝頭飛起,掠過天空。田野多有荒蕪,雜草叢生,荊棘遍布,偶爾竄出的狐、兔,似如那鳥兒,也被行軍的肅殺驚嚇,慌忙地四下逃竄。
洹水、臨漳一帶,大多是平原的地形。
放眼眺之,一馬平川,遠遠近近的,有些鄉村布落。暮色漸至,那些鄉村里頭,卻見有炊煙升起的不多。或許是那些鄉村里,本就已住民不多了;也有可能是因聞李善道部入境,他們擔心李善道部會如王德仁等部一樣,也是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因而從鄉中逃離了。
“離臨漳縣城還有多遠?”李善道問道。
王宣德回答說道:“稟郎君,不太遠了,還有二十多里地。”
“傳令下去,各部自尋合適的地方,就地筑營休憩。”
還有二十多里,那即便是繼續行軍,到臨漳城下時,也已入夜。李大黃是個勇將,不排除他會有趁夜出襲的可能。因此,最好的選擇無過於今天的行軍到此告一段落,明天再至臨漳。
軍令很快傳下,前邊的陳敬兒等部相繼停下了行軍。
以李善道的中軍為核心,諸部步騎遂就地筑營。
布置下警戒等部隊,等議事帳搭起,李善道與魏征等進到帳內,又傳一令下去,命各營營將前來議事。議甚么事?自是明天到了臨漳城下后的進戰攻城事宜。
夜色降臨后不久,安排好了本部筑營等事宜的劉黑闥等,絡繹來至。
帳中早點起了燭火。
李善道和魏征等一邊看地圖,一邊將就著吃些飯食。
每有一營將來到,李善道就招呼其過來同吃、同看地圖議論。
待至步騎七營和輜重等營的營將盡數到了,明天的進戰、攻城,也已經討論得差不多了。
李善道站起身,將地圖從地上拿起,放回到支架上,操起直鞭,看了看眾將,先在地圖上的洹水縣城上點了點,說道:“洹水這一仗,張將軍功勞最大。內應派得好,不到半天,咱就打下了洹水縣城。”直鞭移到臨漳縣城上,接著說道,“但是臨漳這一仗,估計就沒這么好打了。不好打在二,一個是李大黃有勇悍之名,是個勇將;再一個是……”
帳幕掀開,一人急匆匆地沖了進來。
諸人皆扭臉去看。
卻見來者是楊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