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裕怔了下,說道:“作勢?”
李善道哈哈大笑,豎起大拇指,朝著薛世雄晃了晃,說道:“知我者,薛公也!”
薛世雄說道:“明公,若老夫料之不差,明公‘作勢挺進渤海’此策,要點就在‘作勢’兩字。明公之意,是不是作勢繞過平原、安德,向渤海挺進,以此迫使張青特緊張,從而使其不得不率部出城,尾追我軍,以做阻擊?然后,我軍再設伏也好,回斗也好,將其部殲滅?”
“我意正是如此!薛公以為可否?”
薛世雄說道:“比之高將軍剛才的‘圍城打援’,明公此策,更為妥善!我軍就是把安德圍住,打其援兵,張青特卻也不一定便會派兵出城,但我軍作勢進軍渤海,以響應高元道、王薄,張青特卻必然就坐不住了,他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只能出兵阻我,此‘攻敵之必救’也!”
于志寧、趙君德等急望李善道神情,見李善道笑著,連連點頭,顯是薛世雄說對了他的計劃。
說來說去,搞了半天,卻原來李善道的“作勢進攻渤海郡”,至少第一階段的真實目的,并不是真的就繞過安德,去打渤海郡,而還是為把張青特部調出安德,以圖野戰殲之!
眾人低頭,細作思量。
薛世雄說得對,確乎如此,“圍城打援”此策,好是好,但確然是存在不能通過此策,將張青特部就調出安德的可能性;但反過來,“作勢用兵渤海郡”,在高元道已在南皮起事、王薄將渡黃河的背景下,張青特卻則是再小心,再不情愿,也唯有出兵阻攔之一途了。
“攻敵之必救”,此一對李善道此策的評語,薛世雄評點的十分準確。
蕭裕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若是這樣,明公此策,端得高明之策,誠然攻敵必救!”
高延霸吧唧著嘴,拍著大腿,搖頭晃腦,說道:“哎呀,哎呀,比之郎君,小奴小小一撮!剛小奴還頗自喜,以為‘圍城打援’此策是絕妙之策,聽了郎君之策,才知何才為絕妙啊!”
“我之此策,公等如是皆無異議,明日我軍就繞平原、安德,作勢兵向渤海,放出風聲,將與王薄部,共取渤海此郡!如何?”李善道扔下直鞭,挺立帳中,環視諸將,說道。
諸將起身,同聲應道:“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