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兩部合兵,留下了千人原地不動,為預備隊,其余四千兵馬,分為四部,從四面壓向薛陣。
……
不遠處的疏林中。
觀望戰事已頗久的薛萬徹,合上了兜鍪上的面甲,翻身上馬,令道:“高雅賢部已參戰,到了我等出戰的時候了!公等從俺旗,隨我沖戰,攻我陣之敵不必理會,直取高雅賢、殷秋!”
二百精騎,在薛萬徹的率領下,如離弦之箭殺出。
沒有上官道,而是沿著官道邊上,徑直沖向數里外留在原地未動的那高、殷兩部千人將士。高雅賢、殷秋兩將,正在這千人隊前觀望戰況!薛萬徹一馬當先,長槊搭在肩上,左锏右刀,配在腰邊,胯下大青馬馳若電掣,從殺聲震野的步陣戰團旁掠過,轉眼已殺近高、殷隊前!
兩百騎兵,只看數字不多,可騎兵不是步卒所能比的,騎兵沖鋒起來,人借馬勢,馬借人威,卷土揚塵,說是如狂風驚雷,一點也不大夸大,只兩百精騎沖陣,氣勢就十分凌厲。
卻正在圍攻八百薛部步卒陣的四千高、殷兵馬,驀見薛萬徹等二百騎自邊上馳過,無不驚愕!進攻的陣型,登時為之滯亂。舉著盾牌,犯險前進的前陣兵士止住了前進的步伐,后邊跟著前進的后部兵士不禁轉目。薛部步卒陣中的弩車、弓弩趁機,連番激射,慘叫聲再度響徹。
“揚旗!”
緊從薛萬徹馬邊的親兵,迎風展開了薛萬徹的黑色將旗。
——這面將旗是專用在騎戰時,比步戰時用的將旗小些,便於在馬上舉揚。
斗大的“薛”字,迎風颯颯。
高雅賢、殷秋為方便觀戰,兩人都在留守原地的那千人將士之前。兩人皆披精甲。高雅賢的甲上還有裝飾,嵌著金邊,陽光下熠熠生輝,相當引人注目。薛萬徹早認準了他兩人,判出他兩人必即是高雅賢、殷秋。驟馬馳近,薛萬徹大喝一聲:“吾汾陽薛萬徹也,二賊授首來!”
薛萬徹伏兵的地方,離戰場不遠,高雅賢、殷秋兩部留在原地的這千人將士又沒有預備,且又薛萬徹的馬快,故此高雅賢、殷秋來不及調騎往阻,也來不及調弓箭手射箭。
殷秋獰笑叫道:“好賊兒,老子正待取你首級,聊為微末小功,卻主動送上門來!”撥馬出斗。
馳出不到一里,迎面薛萬徹已到。
兩馬接近剎那,薛萬徹的槊尖點中了殷秋腹部的護心鏡。護心鏡,名為鏡,實材質也是精鋼,只因被拋光打磨,是以喚“鏡”。一槊刺上,因為鏡面光滑,偏到了一邊,未有刺穿。然這一槊猛刺之力,卻也使得殷秋吃痛。他叫了聲“好賊兒”,兩馬各自前沖,交錯而過,他抽刀出鞘,自下而上撩向薛萬徹的咽喉。薛萬徹仰身避過,槊桿順勢橫掃,打在了殷秋腰桿。
殷秋再次叫了聲“好賊兒”!
交手一合,殷秋已是吃虧。兩人兜馬再戰。殷秋一刀落空,沒功夫還刀入鞘,便將橫刀丟掉,雙手攥緊大槊,對準薛萬徹的左肋,用力戳去。薛萬徹側身一閃,槊尖擦甲而過,激起火星。借著扭腰閃躲之力,薛萬徹反手一槊,刺向殷秋兜鍪。殷秋急低頭,槊尖貼著頭盔刺空。殷秋驚出一身冷汗,三度罵道“好賊兒”,“兒”字出口,頭未抬起,勁風朝著他的脖頸襲來。
殷秋視野不明,躲無可躲,被這勁風砸到!
“卡喇”聲響,他的脖子被砸斷了,頭軟綿綿地垂將下去,長槊掉地,他人也摔落馬下。
卻是砸向他脖頸的,是薛萬徹腰攜的鐵锏。
——鐵锏此物,李善道軍中用者本是不多,高延霸靠著兩根鐵鞭,往往沖陣拔旗,所向皆克,遂乃如薛萬徹、高曦、蕭裕等等,一干有力氣的將領紛紛效仿,也都上陣時帶根鐵鞭或鐵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