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既是午后開戰”此語,午后的太陽往西落,所以兩軍對陣,最好都不要面對西邊。
這些說來都是細節,非是久經沙場者,也許都不會注意到這些,可往往有時候,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一場戰斗的勝負!就拿此戰言之,竇建德最初建議的即是李軍面北列陣,因為李軍的營地在竇軍的南邊,所以李軍到戰場時的位置也在竇軍的南邊,但李善道否決了他之此議,要求敵我以西南、東北向列陣。卻竇建德在列陣上,本先便就存了點占便宜的小心思!
李文相等人接令,行個軍禮,就分還本部。
竇軍、李軍都沒有全軍出戰,竇建德留了五千兵馬守營,李善道因有安德城中的高曦部呼應,沒有留太多的兵馬守營,但也留了兩千兵在營中,——畢竟營中有輜重,還有民夫,肯定不可能一個兵不留。雙方各計出戰的此番兵馬,分是將近三萬與兩萬上下。
寒風呼嘯而過,吹過雜草,吹過樹梢,似乎要將這片初春的田野徹底掩埋在無盡的寒冷中。
但若從高空望下,當雙方除掉警戒部隊,余下兵馬,合計三四萬數,投入到清理戰場之后,卻另一番景象!這片寬約四五里,長於十來里的原野上,分著不同顏色戎裝的敵我數萬將士,在軍將的指揮、喝令下,仿佛一群群的螞蟻,熱火朝天地緊張忙作,仿似將寒意驅散!
更又當戰場清理完畢,敵我兩軍開始列陣時,風雖仍吹,區區的寒意更是消失無蹤!
鼓角聲震動四野,何止這片區域內的,便周邊十多里范圍內的狐兔、群鳥也都被驚嚇得亂竄、亂飛!遠處觀望的鄰近鄉里的鄉民們,饒是敢出來觀望的皆膽大之徒,亦有不少被嚇得掉頭跑回家中。敵我雙方差不多五萬步騎,俱按以數團組成的一大團,約一兩千人為基本單位,各隨本軍主將旗號,隊形變換,或者集合、或者分散,或者趣前、或者向后,進行陣型擺列!
呼喝聲、號令聲、鼓角聲,遠震天地!各色的大小軍旗,滿布野間,颯颯招展!如林的矛,寒光閃耀!堅固的盾牌,排組成墻!驅馳的戰馬成群,奔行卷塵!
巳時初刻,按后世時間,即上午九點多,李善道軍組陣完畢。
多半個時辰后,竇軍列陣完成。
北邊,竇建德軍的三萬將士,凡精銳營頭,多著黃色的戎裝,——這是隋軍官兵的戎裝服色,其余兵士的戎裝顏色不太統一,有黑、有白、有青等等,悉是雜色。南邊,李善道軍的兩萬將士,戎裝的顏色整體較為統一,精銳營頭多著紅色的戎裝,其余多著黃、黑兩色。
望之,如土的黃,是竇軍的中堅,如火的紅,是李軍的中堅!
……
三萬步騎兵士的竇軍陣中,軍旗在風中烈烈作響。
兩萬余數的步卒居中,列以了左中右三個厚實的陣地,竇建德的大纛后,并另有預備隊之陣。
各步陣均以盾陣居前,中為矛手,后為弓弩手,陣型稱得上整齊,遠處望去,如同堅不可摧的厚重城墻,然若近處觀之,可以看到,這些竇軍步卒緊攥著盾牌、長矛、弓弩的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刺骨的風卷動他們的衣甲,他們的眼神中,不乏透出對即將開戰的恐懼!
三四千數的騎兵多列陣右,部分列在陣左,以作對陣左側翼的護衛。
騎士們沒有上馬,豎著長槊,牽著各自的坐騎,人與馬呼出的熱氣瞬間化作白霜。一匹匹高大健壯的駿馬,有的披掛馬鎧,有的披掛皮甲,皮甲上繪畫著虎豹等形,但大都沒有鎧甲的防護,成千上萬個馬蹄不安地刨著地面,馬嘶聲此起彼伏,仿佛隨時準備如離弦之箭般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