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彪兵馬所打將旗,正是遼西太守鄧暠旗幟。
羅藝留在了盧龍城外,指揮部隊繼續攻城,伏擊兵馬由高開道率領。
高開道待其進入伏擊圈,下達軍令,伏兵四起,他親率甲騎沖殺。鄧暠措手不及,陣腳大亂。激戰不到半個時辰,鄧暠部已潰不成軍。但見高開道馳馬耀武,一桿長槊,所向無敵,來回貫穿了鄧暠部三四次。鄧部數千將士,傷亡近半。鄧暠見機不妙,只得引余眾突圍而走。
雖被鄧暠走掉,鄧暠的將旗被高開道的部將奪得。
就驅趕著俘虜,成串的鄧軍戰死將士的人頭被掛在竹竿上,血水沿著道路流淌,染紅了泥土,舉著鄧暠的將旗,高開道引伏兵還回盧龍城下,令之繞城,示與城中守卒看知。
卻這守城,靠的就是一股氣,也就是所謂的“士氣”。
試想一下,己軍被優勢的敵人圍困在城中,便猶如籠中困獸,不像攻城一方進退自如,誰個守卒不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誰會不怕,城破之后,自己逃也無路,會落個什么下場?故而士氣,對於守城一方來說,是重中之重。士氣一泄,城就難守了。
盧龍守卒,本就壓力很大,鄧暠援兵如能得至城下尚好,於今竟是落敗!
眼望著鄧暠的將旗、成串的人頭、數百上千的鄧部俘虜被押解著繞城示眾,又見數千的鐵馬奔騰如雷,唿哨聲尖利刺耳,塵土飛揚,黑槊如林,威風凜凜,頓時間,城內守卒見狀,士氣大挫,而攻城的羅藝、高開道部部曲士氣大振,愈發勇猛,攻勢愈發猛烈。
李景提劍,領親兵督戰,大呼“盡忠報國,就在今日”不止,雖竭力鼓舞,終難挽頹勢。
攻到下午時分,晉文衍等引率甲士,登上了城頭;盧龍的南城門亦被撞裂,轟然洞開。守卒再難支撐,四散奔逃。盧龍城遂下。李景被羅藝生擒,凜然痛罵,羅藝將之殺了。
羅、高兩部兵士蜂擁入城,奪財爭物,奸淫擄掠,居民驚恐,哭聲震天。羅藝、高開道不加制止,由兵士肆意妄為。城中一片狼藉,入夜后,煙火四起,慘狀令人不忍卒睹。
城中堆積如山的軍械等物,盡被羅藝、高開道得之,庫房中的糧秣、財貨亦被洗劫一空。
軍械、糧秣太多,只搬運出城,就費了兩三天的時間。羅藝、高開道心情大快,就地分贓。為借高開道之力,抵御將來可能會有的李善道之遣兵來攻,羅藝大方地將半數軍械、糧秣分給了高開道。隨軍帶的輜重車不夠用,兩人下令強征居民與周邊鄉里的百姓、逐水草而居的胡牧為勞役,男丁不夠,婦人、老弱也被征入,肩扛手抬,令分運還涿郡薊縣、漁陽郡無終。
各留下了千余兵馬,共同駐守盧龍城,其余部曲從羅藝、高開道凱旋。
西行二百來里,入漁陽郡界。
在這里,羅藝與高開道就要分道揚鑣了,高開道要改而西北而上,往無終方向,羅藝接著西行,再行個百十里,就是涿郡地界。兩軍暫駐,休整了一日。羅藝與高開道痛飲半宿。次日兩軍待要別時,忽數騎從西邊飛馳而來,系留守薊縣的羅藝部將所遣,見到羅藝,倉皇稟報:“劉黑闥親統兵萬余,過固安,已至薊縣;宋金剛兵出上谷,連下涿縣、良鄉,亦已至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