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如果真的生變,使李密受到牽制,我軍現在用兵河東,自無不可;但若江都未亂,我軍再因太原,與劉武周為敵,我軍至斯時,南為劉武周,北為李密,恐將腹背受敵!”
對“江都生變”,魏征等持的都是懷疑態度。
此前李善道“攻取河東”此意,之所以能被魏征等在不太相信“江都生變”的情況下勉強接受,是因李善道攻取河東的原本策略,是借道雁門郡,與劉武周聯兵。
卻眼下劉武周不同意李善道借道雁門,只愿“南北夾擊”,如此一來,打河東能夠得到的好處,就遠不如預期了,是故魏征等的態度便亦轉為了遲疑。
河東的面積和河北相仿。
如果打河東,就必須上下齊心,全力以赴。
不能在魏征等重臣懷疑慮的情形下強行去打,否則一旦戰事膠著,軍心不穩,后果不堪設想。
可江都即將生變這件事,李善道又怎么才能讓魏征等相信?
……
當日堂上之議,結束之后,李善道晚上在徐蘭房中,推窗望月,月色如水,躊躇犯難。
徐蘭柔聲問道:“郎君何事犯愁?”
李善道便將為難,與徐蘭說了一說。
徐蘭說道:“長史諸公所以疑者,不若郎君卓識洞察之故。賤妾愚見,為解長史諸公之疑,郎君要不令康三藏擇能干的商賈,并令楊粉堆遣得力之細作,潛入江都,探聽確切消息?待有了實證,示與長史諸公知曉,彼時,長史諸公疑慮豈不自消。”
李善道聞言,撫掌笑道:“阿奴此策甚妙!”握住徐蘭的手,嘆道,“有道是,家有賢妻,如得良謀。阿奴,可惜你是女兒身,你若為男兒,幾人能及!”
明知這話是調笑之辭,徐蘭微微一笑。
是夜琴瑟和鳴,滿園花香。
次日,李善道便用徐蘭之策,令康三藏、楊粉堆各遣人手赴江都,暗中打探。
命令才下,人手才各遣出,兩天后,一道消息從江東先傳到至。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