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西,約六七百里,是秦州,即后世之天水。
大業十三年四月,也就是去年四月,本為隋之金城(甘肅蘭州)校尉的薛舉,在金城起兵造反,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起兵以后,他招附余盜,劫掠官馬,其兵鋒銳甚,所徇皆下,以兩千精銳大敗擁兵萬人,駐在枹罕(今甘肅臨夏)的隋將皇甫綰,隨即進取鄯州(今青海樂都)、廓州(今青海貴德南)等地,不到十天,就盡有隴西,兵達十萬余。
這年七月,薛舉在金城稱帝,而后令其子薛仁杲圍秦州,又遣別部分攻掠河池、渡河擊李軌,別部都戰敗了,唯薛仁杲攻克了秦州。薛舉乃將其都城,遷到秦州。十二月時,他又遣薛仁杲攻扶風郡(今陜西寶雞)。扶風郡離長安就更近了,過了扶風郡,即長安城。
當時,扶風有賊唐弼占據,有眾十萬。唐弼因讖緯“李氏當王”,擁立了一個叫李弘芝的人為帝。薛舉遣使招之,唐弼遂殺李弘芝以從。薛仁杲趁唐弼無備,襲之,盡奪其眾,軍益張,號二十萬。於是準備進攻長安。正好李淵在這個時候入了關,立代王楊侑為隋帝,入據長安。薛舉就暫時沒有進攻長安,轉取扶風余縣。李淵令李世民往擊之,薛舉兵敗西還。
——李世民擊敗薛舉此戰,即前文所述之李世民“追至垅坻而還”之此戰,垅坻,已近天水。
薛舉自起兵起來,無往不克,這一仗是他頭次的敗仗,嘗到了李世民用兵的厲害。起先,他頗恐慌,至有投降之意,問群臣:“自古天子有降事乎?”但很快就后悔問出了這句話。
李淵趁勝,遣故隋之晉陽縣令姜謩、竇軌攻薛舉,進至長道(今甘肅隴南),為薛舉所敗,引還;李淵又使通議大夫劉世讓招攬唐弼馀黨,與薛舉相遇,戰敗,為薛舉所虜。
通過這兩場勝仗,薛舉重拾了信心,用其謀主郝瑗之謀,計劃與陜北的梁師都聯兵,及厚賂突厥,一塊兒再打長安。卻當苑君璋與李善道議定,還雁門之際,薛舉正是在圖謀此事。
長安城中,李淵接從附了他的本隋之五原郡通守張長遜的急報,已經獲知薛舉的異動。
上個月,攻弘農雖然未克,但從關中仍有別路可以東出,便是經商洛,而入南陽,李淵急於插手關東,因改遣太常卿鄭元璹將兵出商洛,徇南陽,又遣左領軍府司馬,安陸人馬元規徇安陸及荊、襄。這兩路兵,進展得都頗順利;加上蜀中大致已都從附,這原是好消息。
可薛舉異動的情報送到案頭,李淵的注意力卻不得不因此而暫時轉到薛舉方向。
連日來,他皆在與裴寂等臣,商議對措。
——商洛屬上洛郡,在弘農郡的西邊,出長安、經藍田、商洛,過武關,而入南陽,這是自古以今就有的一條連接關中地區和江漢地區的重要山間道路,名為武關道。
這些且也無須多說。
……
只說四月二十日,到了與劉武周約定的出兵之期。
李善道早已兵馬集合完成、糧械預備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