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時間,上午七八點鐘時,諸部飯罷,整裝開拔,接著向虞鄉縣城前進。
李善道專門下令,命令各部行進間不需保持整肅的隊形,旗幟也可打得亂點,并破天荒地允許士卒們閑談嬉笑,乃至相互打鬧,逐獵狐兔,以進一步營造出“驕兵”之狀。
行軍半日,虞鄉縣城在望。
百余騎迎接道邊。
領頭之將,披盔貫甲,鮮衣怒馬,正是王君廓,邊上數將,多陌生面孔,則是王敬之等。——王君愕沒有來迎接李善道,他留在了虞鄉城外的營地坐鎮,以防有變。
眼望得由張士貴、李孟嘗等隨從著,李善道馳馬來至,王君廓趕緊下馬,整了下衣甲,領著王敬之等快步迎上,離李善道還有大老遠,就下拜在地,大聲說道:“臣王君廓等拜見大王!”
——在消滅了竇建德部后的整軍、擴編中,蘇定方因與高雅賢等竇建德舊部的將士多熟,被李善道放了出去,取竇建德部四千兵由其統帶,現已獨領一營。李孟嘗,原是王君廓的部將,李善道喜其年輕驍勇,把他從王君廓營中調入自己的親衛,頂替了蘇定方的位置。
李善道勒馬停步,含笑俯視王君廓,和藹說道:“將軍免禮。這次勞將軍先行,為我招攬得虞鄉英才,將軍更且兩敗唐軍,元仲文、姜寶誼等悉唐軍上將,皆敗於將軍之手,功勞高矣!”
王君廓沒得李善道叫他起身的命令,趴在地上,不敢起來,說道:“臣微末小人,怎敢居功?都是大王的威德和運籌帷幄所致,臣才僥幸先后兩敗唐軍。”側手指向邊上的王敬之等,介紹說道,“敢稟大王,此乃王敬之等虞鄉諸君,均愿效忠大王,為大王馬前驅。”
李善道下馬,扶起王君廓,又將王敬之等也扶起,溫言說道:“卿謙遜了!臨敵作戰,運籌固重,但勇猛果敢亦不可少。卿兩敗唐軍之功,我已為卿記下,等打完這一仗,再論功行賞。”
打量王敬之等,見這幾位虞鄉群盜的盜首,鎧甲在身,各是健壯,以往多年常在山林之故,膚色都黝黑粗糙,有的臉帶傷疤,有的須髯虬結,草莽粗野之氣撲面而來,卻也不失剽悍之姿,內尤以王敬之體量最雄,其余幾個盜首從其側邊,顯是以他為主。
李善道看了數眼,便笑道:“君等大名,我早聞之,今日相見,不勝欣喜。君等既愿效忠,便是我之臂膀,望君等日后齊心協力,我有功必賞。君廓已向我進稟,兩敗唐軍的這兩仗中,君等各有功勞,亦待河東此戰打完,一并賞賜以酬君等之功。”
王敬之等中有膽大的,偷覷李善道,見他果如傳言,年才二十余,然英氣畢露,舉止間帶著威嚴,可言辭又給人如沐春風之感,不禁心中暗嘆,真是人中龍鳳,難怪能威震北地!
隨著王君廓,王敬之等虞鄉諸將,齊聲答道:“大王厚恩,臣等感激不盡,唯以死相報!”
李善道勉勵了王敬之等幾句,話轉正題,問道:“君廓,虞鄉縣城現下情形何如?”
“敢稟大王,這虞鄉縣城,要打的話,臣早把它打下來了!臣自到虞鄉,守卒膽怯如雞,沒一個敢出城照面。只是大王有令,臣才按兵不動,等待大王親臨。”王君廓昂首挺胸,回答說道,答罷,積極請戰,“大王統大軍已到,敢問大王,要不要打虞鄉了?只需大王一令,不必勞動諸位將軍,臣只以本部,即刻率軍攻城,一兩日間,定就能叫城頭插上大王的王旗。”
李善道笑道:“虞鄉城,現在是可以攻了,不過君廓,我卻不要你一兩日就為我攻下此城。”
王君廓眼珠一轉,立刻領會到了李善道的意思,說道:“大王莫不是欲自弱於獨孤懷恩?”
“我正此意。我之此令,君廓,卿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