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彥郎等將相繼收起了笑容,行軍禮,恭敬應道:“謹從大王之令!”
李善道轉顏作笑,揮了揮手,說道:“都起身吧。記得不要驕傲輕敵就好。今日這場仗,不論怎么說,我軍打贏了。你們的功勞,都且記下,待河東這仗打完,一并封賞。”
諸將應諾。
屈突通贊嘆說道:“大王不以勝而驕,此古之明主不及也。敢問大王,大王適才說休整兩個時辰,追向蒲坂,大王之意是趁此戰之勝,一舉拔克蒲坂城外的唐軍營地么?
“大王此意,固然甚是,然若如此,卻有一慮,便是姜寶誼、李仲文兩部。
“王柱國、王儀同軍報,他兩部已與姜、李交上戰。姜、李攻勢頗猛,只憑他兩部不到萬人,只怕難將姜、李兩部久阻,萬一獨孤懷恩逃回營中后,固營自守,唐營未拔,姜、李兵到,我軍將腹背受敵,不知大王就此,打算何以部署?”
原定的計劃是先將獨孤懷恩部殲滅,再轉攻姜寶誼、李仲文兩部。
但是今日此戰,沒能將獨孤懷恩留下,被他見機得快,逃走了,因而底下來,就只能改變既定的策略,還得去打獨孤懷恩。這樣一來,姜寶誼、李仲文兩部的確就成需要處理的問題了。
——卻是說了,為何還得接著去打獨孤懷恩?原因很簡單。便是不能給獨孤懷恩喘息的時間,趁他病、要他命。必須得趕在獨孤懷恩回到營中、收攏殘兵、重新整頓好營防之前,將他徹底消滅。不然的話,如果這個時候,不追著獨孤懷恩打,反去打姜寶誼、李仲文,就會給獨孤懷恩重振兵勢的機會,將來打蒲坂城外的唐軍營壘,就還得費勁了。
李善道已有計議,說道:“獨孤懷恩部大敗,我趁勝追擊,拔其蒲坂城外營壘不難。頂多半天、一日,其營必就能為我拔。姜、李攻勢再猛,一兩天間,我相信王須達、王君廓也能將他兩部擋下。為萬全起見,可再調一部兵馬往去相助王須達、王君廓兩部。”從諸將中挑出了董法律,令道,“兩個時辰后,你率你部去與王須達、王君廓兩部合兵!”
董法律接令。
李善道又令楊粉堆:“遣吏奔赴涑水對岸之竇公部,令竇公明日一早,向涑水對岸之唐軍發起進攻,配合我軍攻拔蒲坂城外唐營!再令風陵北渡的劉豹頭等,嚴守渡口,不可有失。”
……
風陵南渡,王長諧軍中。
一個傳令的使者剛剛抵達,向王長諧奉上李淵的令旨:同意王長諧部北上到蒲坂渡口渡河,已拜李孝基為行軍總管,出長安,來前線指揮,待其至后,河東諸部悉歸其節制。
王長諧當即招聚諸將,將李淵的命令轉達,令各部明晨開拔,開向北邊黃河西岸的蒲坂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