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之起兵最初,所置三軍,中軍他自統,左右兩軍的主將分是李建成、李世民。起兵第一仗,打西河郡,李建成、李世民一塊兒打的。接著,在潼關阻擊屈突通,李建成、劉文靜打的;經略渭北等地,主要李世民打的。再接著,大仗這塊兒就是去年冬打薛舉了,仍是李世民打的。除了這三人以外,有被李淵用為方面之任的,便只有他的從子李孝恭,被派去經略巴蜀,使得三十余州歸降李淵,——但李孝恭目前仍在巴蜀,用他援河東顯是不行的了。
至於其他將領,雖各有戰功,但多為輔助之才,難以獨當一面。
當然,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原本的時空中也還是有的,比如李靖、徐世績等,可徐世績這個時空中,李密尚未兵敗,他依舊在李密軍中,而李靖尚未嶄露頭角,——最起碼,李善道還沒從細作、康三藏的商隊處聽說過李靖的消息,因此目前李淵所能依重,如他再遣兵來援河東,所能用之方面之將,按李善道估料,大概依舊不出李建成、李世民、劉文靜三人。
屈突通以為然,沉吟了下,說道:“李淵用將,非其諸子、宗親不能信之,差大王遠矣。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其之子;李孝恭,其之從子;獨孤懷恩,其之內弟。此外,亦只有劉文靜以元從之身,兼有智謀,稍得其領兵之用。
“大王所料甚是,李淵再派援兵的話,主將當是會從李建成、李世民、劉文靜三人中選出。臣聞之,李世民現統兵在隴西,與薛舉對峙;李建成被李淵立為世子,現在長安,輔佐李淵料理軍政,他兩人恐都難分身。如此,也許李淵二撥來援河東之軍的主將,會是劉文靜?”
李善道也是這個判斷,摸著短髭,他看了看屈突通,笑道:“屈突公,你與劉文靜交過手。此人用兵如何?”
屈突通并不因為曾在潼關被劉文靜擊敗過,就對劉文靜有所貶低,他如實答道:“劉文靜嘗為李淵使突厥,不辱命,解除了李淵起兵的后顧之憂,其人有合縱連橫之才。臣與他相峙潼關之際,本有擊敗他的機會,反被他突襲得勝,其亦有用兵之略,多權數,於李淵軍中,誠然足為方面之任。然臣聞之,他自恃元勛,心高氣傲,與同僚關系并不融洽,又其性頗輕躁。
“李淵若是果用此人為將,臣竊以為,非大王之敵也。”
李善道摸著短髭,忖思了會兒,展顏一笑,說道:“公既知劉文靜之能,則若李淵真以他為將,再援河東,到時,公知己知彼,抵御之任,就多賴於公了!”
屈突通恭恭敬敬地答道:“大王放心,臣定竭力,佐大王使劉文靜不得入河東半步!”
李善道舉目,望了望南邊的蒲坂城,不再說這個話題,說道:“獨孤懷恩部為我全殲,這蒲坂城,已是我囊中之物。可我這個人,最是不好殺傷,不好打仗,若能不動刀兵就得此城,自是最好。屈突公,堯君素是你舊將,今日休整一天,明日敢就勞公為我勸降堯君素,可好?”
屈突通應道:“敢不領命!”
入夜前,戰場打掃干凈,各部漢軍入駐唐軍營地。
是夜,休整了一晚。
并在夜間,兩道軍報先后呈送到李善道帳中。一道是蘇定方派人呈來,已經占下了蒲坂東渡。一道是王須達、蕭裕遣軍吏呈來,蕭裕部未能抄住姜寶誼、李仲文兩部后路,姜、李知了獨孤懷恩大敗,停下進攻,轉往北撤,向著汾陰方向去了,王須達等追擊了十余里,斬獲千余。
第二天上午,竇建德部悉數渡過了涑水,在竇建德的率領下,到了營外與李善道部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