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良策,藥師,你盡請直言。”
李靖沉聲說道:“大王,臣愚見,河東此戰,是不是可以暫告一個段落了?”
“……卿此意是?”
李靖說道:“臣敢請先為大王分析河東局勢。”
“請說。”
李靖說道:“劉武周兵敗,晉陽為唐軍收復。晉陽堅城;秦公,臣深知之,知兵之士也。城既堅,將又智勇兼備,晉陽必成唐軍穩固之據點。這亦即是說,縱然我軍攻下了靈石,再進圍晉陽,沒個少則月余,長則數月,晉陽,我軍怕亦難以攻克。且長安唐王,又一定會再增援晉陽。這樣一來,我軍陷入持久戰,消耗巨大,便最終攻下了晉陽,臣慮之,也得不償失。
“這是其一。——并且這一點,還是在沒有宇文化及強渡大河,已圍黎陽的前提下。
“其二,即宇文化及已圍黎陽,若其南下河內,河東局勢如方才臣之所言,勢將更復雜。因此,臣以為,當前情勢下,何不暫止河東此戰,還師河北,集中力量,改以先殲宇文化及部?”
李善道摸著短髭,考慮了片刻,說道:“藥師,你對河東局勢的分析甚是透徹。確實,晉陽堅城,李世民善戰,我軍便是攻下了靈石,晉陽城也不易攻取。但還師河北,改以先殲宇文化及部,……藥師,宇文化及擁眾十余萬,悉精兵也,怕他不好殲滅吧?”
李靖從容答道:“大王,宇文化及雖眾,然有兩弊在彼。”
“哦,是何兩弊?敢聞之。”
李靖說道:“宇文化及弒主,其心腹諸輩,皆因利合聚,并因司馬德戡等之亂,上下猜疑,其弊之一也;其眾雖多,然俱思歸關中,是無堅戰之心,只要我軍能將之敗上一陣,其眾必亂,其弊之二也。故此,臣以為,我軍還河北以后,只要上下同心,殲宇文化及部不為難也。”
屈突通與高曦、高延霸、蕭裕等將也在帳中。
高延霸大聲稱贊:“李公高明!”進言與李善道說道,“大王,小奴愚見,這確是宇文化及部的兩弊!”偷覷李善道神色,見他不置可否,便又說道,“不過,靈石攻克在即,我軍士氣正盛,若於此時撤兵,還河北,小奴卻又以為,似亦不太妥當。”
兩面話,都讓他說了。
李靖接著說道:“大王,如回師河北,先殲宇文化及,比之晉陽不易攻取,且有兩利於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