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一次換了他,遣兵追擊王君廓,卻明明他已料到,王君廓可能會在城南設置伏兵,他也自認為,他對此做了充分的準備,——足足派出了四五千的兵馬追擊,可是,怎么結果與元禮的兩次大敗一樣,他的這次追擊,也是寸功沒有,卻致落敗的下場?
孟景真是想不明白。
王君廓,一個無名之輩,為何元禮不是他的對手,自己也不是他的對手?
卻是說了,無名之輩的評價,如果讓李善道來說,這評價肯定不對。
但從真正的“實事求是”來講,孟景對王君廓有這么個評價,其實倒也不為錯。
李善道帳下的大將中,最起碼,在外人的知聞里,并無王君廓此人;功勞方面,王君廓投到李善道帳下后,原先跟從劉黑闥,攻打趙郡等地時,也未有立下過什么特別的功勞,只在前陣子打河東時,他立下了幾件大功,然這幾件大功,他立下的未久,卻孟景等尚且不知!
孟景等對王君廓的了解,還局限在他投李善道前的游寇經歷。
只知道,王君廓曾擊敗過河東郡丞丁榮,但后來在虞鄉被宋老生擊敗,用詐降的詭計,才得以逃脫。——丁榮,不算將才,被王君廓擊敗,沒甚可說;宋老生,孟景是認識的,他自問軍事能力不比宋老生差,則王君廓既不是宋老生的對手,他自然也就輕視王君廓。
說到底,孟景之敗,還是敗在了他的輕敵上!
且也不必多說。
……
李虎,是孟景帳下的一員驍悍騎將。
卻說李虎引率精騎兩百,出了北營,奔往十余里外的城南戰場。
順道,他眺望了下朝歌城外現下的情況。
只見北城門大開,一隊隊的守軍,從城中魚貫而出,先頭部隊已過了護城河,正在護城河外列陣。觀出城守軍的旗鼓、隊形,李虎暗自估算,出北城門的得有千人上下。繞至城東,東城門也是大開,同樣的守軍列隊而出。出東城的守軍少些,不到千人。到了城南,李虎打眼前望,城南護城河以南的幾個要地,現已被從南城門出來的守軍占據,另有大批的守軍在向南邊的戰場殺往,王須達的將旗招搖其內,矛戈如林,人馬如潮,得有近兩千步騎!
李虎的軍職不高,是個校尉,但參與過征討高句麗的大戰,戰場的經驗較為豐富。
一看守軍出城的這陣勢,他就明了,城北、城東出城的守軍,顯是防御為目的,為的是迫使城北、城東己軍本營的兵馬不敢擅自出營;城南出城的守軍,則進攻為目的,為的是與王君廓部配合,前后包擊,以求先將樊文超等部殲滅。而等到將樊文超等部殲滅后,可以預料得到,王須達、王君廓兩部敵軍,必就會趁此大勝,驅趕潰兵還營,進而趁機攻打己軍各營了!
孟景就此的應對之策,——各營閉營自守,接應樊文超等部還營,李虎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