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公,你再看看這個。”
徐世績依舊恭恭敬敬地接住,打眼一看,乃是以房彥藻的語氣,寫給元文都的信。
信中內容,便如上次在洛口軍議時,房彥藻所建議的這些。上次軍議過后,與元文都聯系的事宜,系由房彥藻負責。徐世績不知事情進展到什么程度了,然卻自知此事隱秘。看過之后,他不覺狐疑,不明白李密為何給他看此信?是為表示對自己的信任么?愈加恭謹地將信還回。
“何如?”李密問道。
徐世績答道:“敢稟明公,想來當是祖公手筆,指點洛陽危局,剖析精當。”
李密微微頷首,說道:“確是祖公代我所寫。茂公,將你從前線召回,為的就是此信。”他站起身,下到帳中的沙盤邊上,背著手,望了下,說道,“自上次軍議罷了,孝朗就擇人潛入城中,然元文都等現平時多在宮城,聯系不易。直到今日,也就是我剛才召你來見之前,才傳回消息,與元文都總算是取得了聯系。此信,祖公日前早已寫成,可以送入城中了。”
原來將自己從前線召回,是為了此信!
徐世績心中石頭落地,可另一疑惑不覺而起,既已取得聯系,便送信入城就是,召他何為?
李密的解釋,隨之道出:“但是,當下我軍圍攻洛陽,洛陽城四面把守頗嚴,出入不能,唯城東上春門附近守將跋野綱、費曜、田阇諸輩,系元文都、皇甫無逸心腹,此信可由此處送入。故我召你來見,是欲借你前線之便,擇機行事,務必確保此信安全送達。”
徐世績聞言,豁然開朗,疑云頓去,當即躬身領命:“明公放心,世績定不負重托。”
“具體何時入城,城內何人接應。孝朗,你來與茂公細說吧。”
……
序入深秋,寒意已濃。
貴鄉漢王府。
幾株高大的銀杏樹通體金黃,風過處,黃葉簌簌而落,鋪滿青石甬道,宛如碎金。霜氣凝結在池塘中的枯荷殘梗之上,平添肅殺。議事堂中,李善道端坐書案之后,也在審視一封信。
箋是素雅的上好絹帛,墨跡飽滿,落款赫然為洛陽城中的元文都!
信的開篇,是贊譽之辭:“明公鈞鑒:聞公親率三軍,雷霆所向,蕩滌兇逆於黎陽,宇文化及鼠竄西向。既安河北,亦雪先帝沉冤於九泉。鄙主悲欣交集,特命仆代致拳拳之意。”
李善道玩味的多瞧了兩眼“明公”、“先帝”、“鄙主”這幾個稱呼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