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秋風過處,金葉如雨,霜氣凝結在殘荷梗與衰草尖,閃爍著細微的寒光。
貴鄉,漢王府。
議事殿。
獸炭在銅盆中燃燒,嗶剝輕響,暖意驅散了殿外的清寒,卻驅不散關乎數百里外戰事的凝重。
李善道端坐於上首,左仆射魏征、右仆射裴矩、納言于志寧、右衛大將軍屈突通、右備身大將軍李靖等重臣分坐。眾人正就著攤開的輿圖,聚議魏郡圍剿宇文化及殘部的最新情況。
“王君廓、趙君德等所部,已然將宇文化及殘部與王德仁余部合流之賊,圍困於林慮。”內史侍郎薛收手持一份剛到的軍報,聲音清晰,“賊據林慮山城,憑險固守。王將軍報稱,賊眾尚有萬余,困獸猶斗,山城險峻,急切難下,請大王示下。”
魏征眉頭微蹙,清癯的面容帶著冷靜,說道:“林慮多山,易守難攻。王、趙等部雖勇,然兵力用於圍城攻堅,恐力有未逮。大王既已明斷,不理會元文都的求援,則我諸衛精兵,便可調度裕如。臣愚見,宜調兵增援魏郡,務求盡快剿此殘寇,既安河北腹心,亦得國璽。”
于志寧接口,語氣沉穩中隱含急切,說道:“魏公所言極是。宇文化及已是窮途末路,王德仁殘部更是疥癬之疾。然林慮城堅,確需增兵。遲恐生變,當速決之。”
他此前在元文都“求援”一事上,偏向裴矩、屈突通“借力”之策,此刻附和魏征,內里有幾分彌補前議、挽回上次站隊錯誤的意味。
——“王德仁余部”云云,王德仁的殘部,至今還有一些殘留。宇文化及這一竄逃到魏郡,王德仁的這些余部,便大多投從。他們都是本地人,熟悉地理,對宇文化及之所以得攻下林慮,頗有相助之力。宇文化及早前本是想攻下安陽,但安陽他沒能打下。且亦無須多說。
李善道微微頷首,正待開口,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風塵仆仆的信使在侍衛引領下快步走入,單膝跪地,高舉兩封軍報,稟報說道:“啟稟大王!高開道、王伏寶二位將軍急報!裴宣機奏報。”
眾臣目光立時交匯。
薛收將兩封軍報接下,等信使退出,拆開火漆,展讀稟報:“懷戎大捷!大王,高、王二將軍報:三日前攻破懷戎縣城,生擒高曇晟、妖尼靜宣及其黨羽!請示如何處置?”
聲帶振奮,隨之轉為凝重,“另稟:北境不寧。突厥游騎仍頻繁經奚胡地界南下襲擾。更甚者,自西面劉武周所據馬邑、雁門方向,近日入寇代郡、上谷的突厥騎亦漸趨增多!高、王二位將軍雖已分兵援護各郡,然兩路受敵,兵力頗形支絀,懇請調派援軍!”
薛收又拿起另一份文書:“此乃裴宣機奏報。”略作瀏覽,讀稟道,“裴宣機稟陳,其已探明,自馬邑、雁門入寇之突厥騎,實乃劉武周因晉陽敗績之失,乃默認縱容其東入劫掠河北。”
懷戎捷報的喜悅,頓時被緊接著的突厥入寇加劇的警訊沖淡了不少。
李善道沉吟片刻,看向裴矩:“裴公,胡騎兩路入寇,懷戎雖定而邊患漸熾。卿有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