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騎快馬馳到了太康城下。
馬上騎士背負令旗,滿面風霜,口鼻呼出的白氣瞬間消散在凜冽寒風中。
這是從白馬來的使者,攜帶者李善道下給高延霸的檄令。
然而,當他抵達太康縣衙,高延霸的臨時帥府時,卻得知一個消息:高延霸不在城中。
原來昨日,高延霸得了斥候偵報,聞知孟讓已悄然離開其宛丘大營,前往管城謁見李密。他便當即親率千余精騎出城,不知往何處尋戰機去了。
使者不敢怠慢,問明高延霸大致去向,便由斥候引路,急忙追去。
……
幾乎在使者離開太康的同時。
宛丘城東北方向,蔡水北岸,一處地勢略高的隱蔽林地中,高延霸正裹著厚重的毛皮大氅,蹲在灌木叢后,向外眺望。此處寒風更甚,卷著枯草碎屑,吹得他臉上冰涼刺骨,他卻一動不動,目光緊盯著遠處。他視線所及,是十余里外一座依托舊城寨設立的軍營。
寨墻斑駁,顯是年代久遠,卻仍可見其規制嚴整,墻外壕溝深闊,僅有一門可供出入。
寨中望樓高聳,魏軍的旗幟在風中僵硬地飄動。寨墻上,人影綽綽,是守卒的身影。
城寨外,有百十個兵士散在田間地頭,正瑟縮著砍伐枯樹枝條,以為薪柴。偶爾有人直起身搓手哈氣,動作里滿是不耐。天太冷了,誰都想早點砍完柴回城取暖。
此處便是孟讓部將李從簡駐守的臨蔡城寨。
現屯宛丘內外的魏軍數萬兵馬,除在城中的孟讓本部的部分精銳外,其余的都在城外筑營。宛丘縣城在蔡水南岸,因大部分的孟讓各部兵馬,皆是在城西、城南、城東駐扎,蔡水北岸共駐了兩部魏軍,皆是駐在要地,以為抵御高延霸來襲的前沿。
一個駐在西北位置,一個便是眼前的李從簡部。
李從簡部屯駐的這個城寨名叫臨蔡,系莽新末年時,劉秀在此所筑,因臨蔡水,故名臨蔡。開皇元年時,曾於此地析置臨蔡縣;大業三年,又將此縣并入宛丘。
臨蔡城寨盡管存在已久,開皇年間曾有修繕,城墻頗是堅固。城寨內原先有些百姓,現下已沒多少居民。李從簡部入駐后,基本變成了個軍城。其部兵馬,步騎總計三千。
高延霸觀察良久,縮回身子,揉著快要凍僵的臉,對身邊的幾個將校說道:“孟讓這廝鳥去了管城,正好給咱們送功勞來!李從簡這廝,是孟讓帳下有名的悍將,前陣子讓冉虎吃了點他的虧。今日,咱們便把這仇報了!”
他說的冉虎,本汲郡義軍頭領,歸順了李善道,改制后,編入高延霸麾下,現任左四軍總管,半個月前在一次與李從簡的小規模交戰中,折損了百十來號人,這事高延霸一直記在心里。
邊上諸將分是車騎將軍李法行、校尉嚴高、宇文智慧。
聞得此言,眾將精神皆是一振,齊聲應道:“愿聽大將軍號令!”
李法行問道:“大將軍,我等已在此潛伏一日有余。然李從簡部龜縮城中不出,我軍皆乃騎兵,不利攻堅,此仗該如何打?”
高延霸咧嘴一笑,撫摸胡須,得意地說道:“老子已有妙計。他不出來,咱就把他誘出來!”
李法行望向臨蔡城寨,問道:“大將軍,怎么誘?佯襲出城砍柴的魏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