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外貿局的還是區政府,甚至516的陸喬歌。
三家如今有一個共同目標,自然沒有廢話場面話。
場地的問題好解決,原材料不用愁,至于資金,過幾天會到賬一筆預付款。
現在需要的是人。
而且不能是新手,必須要有經驗的老師傅。
這就需要上上下下總動員了。
蘇紅梅:“我這里有二十七個老師傅,是以前咱們江城工藝品廠的,因為廠子開不出工資來,就跟鞋廠合并了,他們以前都帶過徒弟,也都有草編的經驗,我負責這一塊之后,挨個的去找了他們,大部分都退休了,但手藝沒丟,因為沒有專門的場地,就交給了居民委負責,第一批的草帽全都驗收合格。”
這個陸喬歌知道,這些人都是手藝人,很厲害的。
周主任點頭,和陸喬歌說:“目前看,老師傅不是問題,廠房也有現成的,能集中起來統一管理,也好抓質量,咱們合作其實很簡單。”
陸喬歌好說話,大部分訂單都給了周主任和蘇大姐。
還成立了臨時小組。
辦公室就在外貿科的小會議室,一直到按期交工全部貨款到位。
陸喬歌自然也是組員。
但她主要負責自己手里的這一攤。
陸喬歌回去之后,老胡就去跑工藝品廠招工和建廠的事兒。
暫時手工組沒動,七個人配合的很好,有點流水線的味道。
但是擴編是肯定的。
這次先可著內部來,主要要求就是會草編,并且是成手。
老胡給要來二十人的編制。
一開始很多人都去陸家找孟霞打聽,但是聽說要現場考試就都失望的走了。
年齡沒有過于限制,畢竟手藝人年輕的很少。
除了那些老手藝人的徒弟。
街道辦的動作很快,當天通知,第二天就現場考試。
合格的有三十九人。
其中四十歲以下的有二十六個。
年齡大的手藝很好,這個必須要收的,怎么安排陸喬歌就不管了。
有街道辦兩個主任在,陸喬歌放心的去了檔案局幫忙,主要還是為了找線索。
幾天的時間眨眼即逝。
陸喬歌找到了關于紅星湖的資料,那里以前有個碼頭,和最初的猜想差不多。
然后就是老金礦,這個卻沒有記載。
哪怕元寶山有金礦的事兒也沒有記錄。
至于為什么叫元寶山,是因為山峰跟個金元寶一樣。
如今是八月下旬了。
不單是陸喬歌開了整月的工資,就食品廠和工藝品廠的工人也開了工資。
他們不單有工資還有獎金,每人還多給了一斤肉票。
這是為了鼓勵大家早日完成任務的。
如今的工藝品廠人員比食品廠多了兩倍。
然后綜合辦讓基建科給將中間建了一堵墻,沒單開大門,還是和食品廠走一個大門,畢竟這里有門衛室。
每個廠子的初始期間,都是最團結最好管理的。
這時候的念頭很淳樸,就是好好工作,不要讓廠子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