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特意
十月末,步入深秋。
只是短短幾個晝夜的功夫,一晃眼間樹葉就黃了大半。
每天午后和傍晚,徐名遠和陶舒欣都會在博學路走一遭,踩上幾片落葉,游覽著枯黃而短暫的季節。
陶舒欣有滿滿的少女心,精心挑選了幾只漂亮的半黃半綠的樹葉,在課本里夾出水分,便交給徐名遠,千叮萬囑的讓他不要給弄丟了,不然要找他算賬。
看到上面用細筆寫下的一些小情話,徐名遠會心一笑。
但他哪里會在意這些事情,隨便放到一本基本不會翻的書里,只能等到以后有機會再打開了。
同學網的建設工作在鄭松的帶領下,進度堪稱神速。
相比徐名遠招聘的那幾個維護網站的半吊子網絡管理員,鄭松手下的八名研究生團隊的技術更為純熟。
無論是他提的任何要求,都很快給出解決方案,甚至比他預想的更好。
徐名遠看的眼熱,有招聘的想法。
不過大多數人都是想畢業后自己單干,或是去大廠應聘,看不上他所創建的小工作室,只有三四個人表示有興趣留下,但真正想留下來的人有兩名就不錯了。
對于完全照抄臉書的行為,江大的天之驕子們的心中多是不屑的,畢竟現在的研究生很值錢,特別是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
而且他們私下里也會接一些活干,并不缺徐名遠給出的那點工資,只當是導師交給的練習作業,心中沒有這就是創業的概念。
不進入社會撞幾次南墻,是不會理解當下互聯網在競爭如此激烈,大多數創新都是死路一條的道理。
就算是創新成功,很快就會被撲上來的資本碾壓成灰,被趕到角落里吃點殘羹剩飯。
哪怕是徐名遠現在也不敢輕易去觸資本的霉頭,只有在沒人關注的地方,忽然閃出來個想法,打的他們措手不及。
絕大多數人都很短視,國內sns社交網站,在九十年代末就有出現過,都是火了一陣直接就涼了,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當下互聯網從業者無數,沒幾個人看好sns社交網站再次爆火。
徐名遠心中也清楚,在十年后sns社交網站會暴死街頭,人人冷落。
可是十年的時間也不短了,在sns社交網站的泡沫高峰時間節點抽資走人,絕對是一筆數字龐大的現金流。
可是徐名遠此時卻陷入了一個尬尷的境地,就是想送錢給人,人家都嫌麻煩不要。
鄭松或許是因為徐名遠派人過去和自己談,而覺得受到了冷落,都沒同意成立校內企業,而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給自己少添點工作量。
最后還是在徐名遠的要求下,才將十五點的股份落在北海校區的理院名下,剩下的十五點分給鄭松等幾名導師和學生了。
好在帆船科技創始人的名頭還是響亮的,鄭松并不會因為受到冷落,就把徐名遠這個很有前途的學生給得罪了,該交代的正事一樣不少的給辦妥了。
其實這樣也挺好,也給徐名遠節省了扯皮的功夫。
與陶舒欣攜手走到校門口。
徐名遠對李云峰說道:“云峰,你先回去吧,我找鄭皓文說點事。”
“是,徐總,那我先回去了。”李云峰點頭說道。
“咱們新成立的互聯網公司,別這個總那個總的叫,一股死氣沉沉的樣,叫我名或叫我老板都行。”徐名遠皺著眉頭說道。
“好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