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采訪在三教樓的演播廳教室,已經布置好了燈光攝影機,后面的幕布用大字寫著江大傳媒。
此次采訪采用的訪談模式,下面坐了一圈前來學習的學生。
徐名遠曾經就接受過各種小報紙的采訪,雖然不能說是駕輕就熟了,但也不會發怵。
青年報社,無非就是問些學業,創業,和對未來的展望等方面的問題,徐名遠完全可以做到脫稿吹牛比,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提前準備稿子。
每個人問了幾個問題,李蕊就把焦點放在了徐名遠身上。
徐名遠的回答著重放在了同學網,關于帆船科技,就算是李蕊特意問,他也是平淡的轉移到同學網上,其他的不想多聊。
帆船科技有專門的營銷模式,并不需要他出面。如果聊的太多,會搶占同學網的焦點,怕不是等到截稿時,關于同學網的消息很可能一句話就給概述了。
“我們同學不開放校外注冊,就是擔心人人都可以注冊后,產生大量低質量內容,影響社區環境。為大學生服務是同學網的重心,不會輕易改變策略。”徐名遠說道。
“哦?你的意思是除開大學生,互聯網都是低質量用戶?”
李蕊微微一愣,抓住了徐名遠話里的小辮子。
“當然不能這樣說,但是大學生的素質相對較高,這一件不爭的事實。與其在互聯網里的大海里尋找高質量用戶,不如直接設一道門欄。”徐名遠說道。
新聞這東西總要起個抓人眼球的標題,那不如讓徐名遠直接給出個標題。
或許會得罪一批用戶,但沒關系,當代大學生雖然不如早些年值錢了,但心中的驕傲可沒有減少。
如果大學生認為注冊同學網,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就為了拿到高質量用戶的稱呼,也會來瞧上一眼的。“如你所說,同學網豈不是放棄了大量的用戶?這對未來的發展是一件好事嗎?”李蕊問道。“我認為是好事,單是在04年,大學生的入學的人數就超過了五百萬,未來還會更多。同學網在過年之前就會有百萬用戶,等到來年,一定會有超過千萬的大學生使用同學網。這已經是很大的流量了,并不需要考慮其它方面的流量。”
徐名遠簡單的說明了同學網的未來規劃,便不再多提了,將剩余的時間讓給另外幾位同學。
接下來的話題引導到當代年輕人的想法,和對未來的展望,聽著高談闊論,徐名遠也跟著敷衍兩句。
“徐名遠,聽說你也是做企業的,你對未來有什么看法?”
“未來啊,這怎么說呢,話題太廣泛了。我就接著王棟學長的話來說吧,我個人覺得資源這類的危機并不是危機,像石油從上個世紀就說快要枯竭了,然而到了現在,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前兩年所說的第四次石油危機,都沒打出一點浪就消失了,更像是一種炒作。繼續保持多渠道,不被人卡脖子就可以了”
在千禧年初,每年的新聞頭條,有一半都是在講這些事,但十年后,隨著綠色能源的進一步發展,就沒人再提了。不如多關心下高新科技,這些才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我并不認同徐同學的看法,國內的發展走上了高速路,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像煤炭,已經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了,都需要去進口……”
“是,王棟學長說得對。”徐名遠點頭說道。
他又不是在做專訪,也不愿意搶人家的風頭,愛說什么說什么吧。
……
采訪結束后,一些新聞網站也陸續刊登了此次采訪,接著對同學網的批判聲音緊隨而來。
大學生才是高質量用戶?使用同學網高人一等?
謙遜是一種美德,關注當下大學生的輿論風氣……
各種批判的標題層出不窮,就連徐名遠為了降低個人負面影響,所說的更為重要的對未來的展望,壓根就沒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