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
海港市某國際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教室里十幾名小朋友集體哭得鬼哭狼嚎,三位老師雖然每年開學都要面對如此“盛況”,但還是一個頭兩個大。
帶班阿姨給其中一位姓程的老師遞過來一個小本子:“程老師,這上面是各位小朋友的家長囑咐需要注意的事項,我都列在這個表里了,你看一下。”
程老師看了一眼,每位小朋友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足足有一頁。
細碎冗雜
例如:我家小寶只喝xx品牌的水,其它水千萬別給他喝,怕他過敏(學校如果有負擔,這三年,我可以贊助這家品牌的水。)
例如:我家寶貝如廁只能用全智能馬桶,拒絕紙擦,老師多費心。
例如:我家寶寶每天必須午睡三個小時,可以的話,請給她安排獨立房間午睡。
我家寶寶好動,愛和小朋友打鬧,但他打人不疼;
程老師看了眼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什么食物過敏,例如孩子有什么疾病等,沒有的話,上面的要求一律忽略不看。
這家國際幼兒園學費昂貴,招的學生都是非富即貴的,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疙瘩,送來上幼兒園,恨不得把保姆捆在孩子身上,但園長有先見之明,入學條件就是家長必須配合學校的管理,否則不收,簽了合同的。
她隨意翻著,翻到最后一頁,譚貝貝/顏貝貝?這一頁空白,什么都沒寫。
程老師在一片嘈雜的哭聲中,精準找到那個叫譚貝貝還是叫顏貝貝的小女孩,因為只有她沒有哭,很安靜地坐在角落里玩樂高。
這些寶貝們全都長得可可愛愛,即便哭得留著鼻涕泡也有可愛之處,而這個小女孩則是可愛中的可愛,洋娃娃一樣,圓圓的小臉,晶亮的大眼睛,粉粉的皮膚,有一點自然卷的黑發,讓人看著就忍不住想捏一捏。
程老師在這個班級,第一眼注意到的就是她,加上她不哭不鬧的,頓時好感倍升,所以走過去,蹲在小桌子旁邊問:“你是叫譚貝貝還是叫顏貝貝?”
小女孩抬頭,認真回答:“貝貝是我的小名,我還沒有正式的名字。”
“啊?為什么呢?”
“因為我外公不同意我媽媽嫁給我爸爸,所以他們沒有領證,我一直沒有上戶口。”
天真無邪的回答,讓程老師腦補出了一出家庭倫理劇,而且自然而然地腦補出了孩子的爸爸一定各方面條件都很差,所以女方父母才會有了孩子也不同意結婚。
大概率是因為窮,因為孩子能送到這種國際幼兒園,說明女方的條件一定很優越。
單親家庭。
她對小朋友生出了一點憐惜,柔聲問她:
“那老師以后叫你譚貝貝還是顏貝貝呢?”
“一三五叫我譚貝貝,二四六叫我顏貝貝,周日叫我貝貝。”貝貝小朋友有問必答,聲音脆生生的,很是可愛。
她很煩惱的,爸爸叫她譚貝貝,外公叫她顏貝貝,媽媽叫她貝貝,爸爸和外公都是她最愛的人,所以,是她決定的,以后在家里,一三五叫她譚貝貝,二四六叫她顏貝貝,媽媽周一到周日都叫她貝貝,有時候也不叫貝貝,叫她小心肝。
爸爸和外公雖然都不滿意,但是她決定的,他們不敢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