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中,大臣們吵的熱火朝天,李承乾陷入沉思,眼下吐蕃正是瘋狂擴張的時候,可以的話,在其沒有攻入大唐國土之前,出兵吐谷渾,先掄對方一巴掌,挫其銳氣,以避免貞觀十二年吐蕃鐵騎踏破國土。
邊境戍衛部署也需要錢,出兵也需要錢,國庫沒錢,眼下就只能忍。短時間內籌錢的法子,李承乾靈光一閃,見滿朝文武又悻悻的閉上嘴巴。
“太子,朕看你有話要說?”
李承乾愣了一愣,老板為什么總喜歡盯著打工人?
“陛下誤會了,臣無話可說。”
李世民面上不顯,心里頭不爽,又開始同他陽奉陰違,兔崽子皮癢了!
憋著一肚子火,兩儀殿朝議散了,李世民將人帶到甘露殿,清了場。
“方才在兩儀殿,高明是真的無話可說?”
父親的語氣,明顯壓著火氣,李承乾目測,應該是被吐蕃犯邊氣的!
李承乾道:“眼下吐蕃統一各部,銳氣蓬勃,盡全力對外擴張,搶占領土,打吐谷渾是假,試探大唐的態度、底線、實力才是真。大臣們爭了這許久,根源還是因為沒錢,所以無論調遣兵力部署邊境,還是直接出兵討伐,都束手束腳。若能解決錢的問題,攻守就不成問題了。”
李世民道:“高明,有解決錢財來源的建議?”
李承乾道:“大唐的國庫暫時沒錢,但大唐不缺有錢人。天子腳下的長安,家財萬貫者數不勝數,若能從他們手里拿來錢財,或可解一時之困。”
李世民笑道:“朕也知道大唐家財萬貫的有錢人比比皆是,可朕總不能直接派兵上門問人家要錢吧?”
李承乾道:“兒讀《管子》一書,書中有這么兩個故事,一個叫做石壁謀,另一個是菁茅謀。阿翁祭日將近,父親或可對外說,阿翁在天有靈,見土谷渾蒼生蒙難,魂魄不寧,屢次向您托夢。”
李世民道:“然后呢?”
李承乾道:“父親至孝,不忍見阿翁九泉之下傷懷。故于承天門設祭壇,供奉阿翁神靈。阿翁心懷蒼生,父親請蒼生為阿翁祈福。還有阿翁的獻陵,也需要蒼生祈福。每日三更,朝廷官員會在承天門前發放魚牌令,持禁中魚牌令方可入內為阿翁祈福。祈福持續九九八十一日,承天門與獻陵各要三人,一日一換。長安城中富而不顯貴的大有人在,能為大唐高祖祈福,是莫大的榮幸,父親可下詔制作匾額褒獎,以資鼓勵。”
李世民聽明白了,道:“發出去的魚牌令,要捏在自己人手里,長安城中的富人為了搶奪這份來之不易的殊榮,這一塊木牌絕不止萬金之數?消息傳播出去,想搶奪這份殊榮的就不止長安城的富人了。”
李承乾道:“大唐開國皇帝在天之靈記掛吐谷渾蒼生,吐谷渾上下怎能不感恩戴德?先帝之殊遇,當報之于繼承先帝衣缽的大唐天子。”
籌集出兵的費用,還收攬吐谷渾的人心,李世民滿意一笑,不過他眼下更關注另一個問題:“高明,你還讀《管子》?朕從前怎么不知道?”
李承乾點點頭,科舉取士的士子,大多都是從末流縣令做起,一步步往上升。
民生建設是衡量朝廷官員政績的標準之一,民生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稅收就會穩定提升,政績就來了。
民生建設需要錢,他十分愿意打豪紳的主意,如何不動聲色從豪紳手里撈錢,再把這些錢投入到當地民生建設,他深有研究。《管子》一書,讓他受益匪淺。
“師傅只教孔孟圣人之言,還有老莊之道,父親從前查問功課,問的都是師傅,何時問過兒?”
李世民略顯尷尬,輕咳了兩聲,斂財不是什么上的了臺面的事情,為了戰事朝廷可以斂財,但不能由皇帝和太子提出來,方才兩儀殿李承乾要真敢說,他必定要斥責,計劃只能無疾而終。
“高明的功課,什么時候寫?”
老板盯著寫報告,李承乾頭皮發麻。
“父親,天色漸晚,兒能回去寫嗎?”
李世民道:“高明方才還委屈,朕從前查問功課,只問師傅,忽略了你。現在高明做功課,朕陪著高明,不好嗎?”
一點都不好,他剛才完全是搪塞之言,解釋一下,為什么老板不知道他看《管子》,父親是從哪里看出他委屈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