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撐著下巴,眨巴眨巴眼睛看著父親,道:“阿耶唱的歌,兒都喜歡。”
說干就干,李承乾叫人取了琵琶過來,祖父李淵是琵琶高手,他幼年多在祖父身邊轉悠,也學了一手琵琶,自入朝聽訟,就再沒彈過了。
當年守在中央電視臺,看《記住鄉愁》的紀錄片,雷佳的一首《鄉愁》成了他手機循環播放的歌曲之一。那時的他,怎么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鄉愁》會成真,還是跨越時空的鄉愁。
李承乾撥動琵琶,調過音,選擇了一個比較舒服姿勢坐下,十指在指尖游走,發出悅耳的旋律。
“多少年的追尋,多少年的叩問,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第一個字開口即落淚,一曲畢,李承乾已經泣不成聲,李象看父親哭,也不知道該怎么勸,只能走過去抱住父親,等著父親哭完。
李承乾哭了一場,心里好受多了,放下琵琶,叫人送李象回去歇著,他則是繼續整理剩下的字,時間拖得太晚,折騰回顯德殿麻煩,翌日一早,李承乾下令搬了張榻到崇賢館內殿。
李泰在盧家一案上的錯誤決策,李世民惱火至極,取消李泰乘步輦出入宮禁的特權也沒能使他消氣。
早朝眾大臣才落座,張阿難宣讀詔書:禮部尚書王珪,教導魏王泰不善,貶做隨州刺史。
李承乾看向王珪,這老爺子死在貞觀十三年,距離貞觀十三年的年節也就十天,飛來橫禍,李泰的昏招,皇帝舍不得懲治李泰,直接拿李泰老師開刀。
散朝后,李承乾照例被留在甘露殿用膳。昨夜哭的太甚,一大早腦袋疼,李承乾勉強吃了幾口,就要告退。
“東宮的教令下去了?”
李承乾點點頭,昨日打折了京中拿六家大族子弟,對方以家門不幸,族中子弟醉酒狎妓處置,他說了會下教令褒獎幾家門風嚴謹,自不會食言。
這個褒獎如鯁在喉,李承乾敢保證,這幾家還有后續動作,他就是要對方動,朝廷占著禮法,有絕對的實力壓制,只要對方動了,就能師出有名。
李世民自然知道其中深意,回宮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去盯著崔盧王鄭郭杜六家。
“吃了這么大的虧,他們不會善罷甘休,后續朕來處置,你不必管了。”
李承乾點頭,世家大族明晃晃撞上槍口,殺了并不影響皇帝的名聲。
“昨日把你送回去之后,朕去了東宮,原本是取你編撰的初版詞典,今日給大臣們看看,結果聽到你在唱歌,不好掃了你的興,就又回來了。”
李承乾無語,進屋不知道先敲門嗎?是不是天下父母都是這個德行?
“父親,您下次去東宮,能不能先通報,會嚇死人的。”
李世民道:“你沒做虧心事,怕朕突然到訪?”
不提這一茬,以后小心些,以前上學聽同學吐槽爸媽進臥室從不敲門,主打一個突擊檢查,那時他還慶幸,有個好爸媽,沒他點頭絕不進他臥室書房。一朝回到解放前,真不知道上輩子造了什么孽。
“冒昧的問一句,昨天晚上,是高明抱著你兒子哭,還是你兒子抱著高明哭?”
李承乾:……
這也,太冒昧了!
“陛下,盧國公程知節,鄂國公尉遲恭到了。”
李世民點點頭,看著滿臉郁郁的李承乾,道:“你現在可以回東宮了。”
皇帝發話,李承乾半點不帶猶豫,腳底抹油瞬間溜了個沒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