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海外貿易的貿易據點之一,直接關聯江東士族的利益,作為江東士族朝堂話事人的蕭瑀第一個站出來,問道:“不知陛下要如何進行管理?”
李世民道:“朝廷此前沒有管理的先例,同外商進行貿易往來的一直是民間的商戶,朝廷只向商人收稅,這樣下去不好。朕的意思在廣州、泉州設立市舶司,揚州海口主要以絲綢貿易為主,設織造局。冊封市舶使,織造使,官階四品,總管對外貿易。”
蕭瑀道:“陛下,官不與民爭利,何況是朝廷,陛下設立市舶司、織造局,收民財于官中,實在是有悖圣王之德。”
李世民道:“漢朝的武帝將鹽鐵官營,當年也是掀起了一陣議論,可于國有利,被沿用至今。朕今設市舶司、織造局同理。”
張亮也出面勸阻道:“漢武橫征暴斂,民不聊生,險些造成亡秦之禍,陛下豈能效仿漢武帝?”
楊師道緊隨其后,道:“臣也以為不妥,這同鹽鐵不可同一而論,朝廷直接從商人手里搶生意,傳出去百姓會說朝廷吃相難看。”
李世民緊了緊拳頭,就差沒說他吃相難看了!
高士廉也出列反對,道:“鹽鐵和商貿怎么可以扯到一塊,自古以來沒有這個道理。哪有朝廷大行商賈之道的?這是本末倒置!”
經營海外商貿的商人,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站臺,此舉無異于同整個大族為敵,大族之下又依附有寒族,堪稱虎口奪食。
李世民道:“朕此番做法,只是規范對外商貿,不是要朝廷行商賈之道,更非與民爭利?”
侯君集道:“要規范對外貿易可以立法,派遣官員親自管理,殺雞焉用牛刀?”
李承乾看向侯君集,代北士族的朝堂話事人。此人當年支持他,一來被皇帝冷落心存怨恨,二來提升代北士族在朝堂的影響力,三來覺得懦弱他好控制。
細數剛才發言的官員,關隴、江東、山東、代北,四大世族聚齊了,一個都沒少,真團結。李承乾看向皇帝,皇帝愛名聲,愿意拉下名聲,將他剝離出是非
不表態本身就是一種站隊,他從來都在是非中,李承乾起身向皇帝拜了一拜,道:“陛下,臣有一言,請諸公靜聽。”
李世民耐心已經耗盡,正欲單方面結束爭論,直接武力威懾,下詔施行此事,就見李承乾起身,他不愿李承乾摻和此事,是不愿太子樹敵太多。
皇帝正要開口駁回,就聽李承乾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對外商進行管理,以規范唐人對外商貿,規范外商在唐行為,這本就是朝廷治理的責任。諸公認為不該,那么請問諸公,若無朝廷統一管制,安知這些外商得勢之后,不會在中原大地胡作非為,威脅地方安定,引起不必要的動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