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道:“尊重他的意愿,是臣不會強迫他按照臣的意愿做事情,不是無條件滿足他不切實際的空想。象兒十五封王,臣就送他出長安,不會讓他有機會生出那個野心。”
“承乾,你會舍不得的。”
李承乾道:“舍不得,也要送走他。留下他,才是要了他的命。”
李世民點點頭,道:“你自己拎清楚就行,對了,高句麗的輿圖,你什么時候能給朕。”
“臣提前說好,臣只能畫出大致的山脈和主要河流分布,您自己遣暗探去勘測正誤,一千多年變得太多了,連黃河都能改道數次,臣可不敢保證太多。”
李世民道:“問題不大,宮中有前隋的高句麗的輿圖,可以做比較。”
“陛下要打高句麗,不提前遣暗探臥底勘察嗎?”
李世民道:“這還用得著你提醒?朕前后派了三批,統共一百二十人,回來的寥寥無幾,高句麗關口防的極嚴。不過地形地勢,愚公移山朕也只是在書上見過,難不成真有人閑著沒事去搬山,改變地形地勢?”
李承乾道:“陛下說的是人為活動,屬于影響地形走勢中的因素之一。”
李世民道:“還有其他因素?”
李承乾道:“地震,火山活動,高句麗屬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且存在活火山,一千四百多年都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地震和火山爆發,主支山脈影響較小,可地形地勢肯定會發生變化。還有風化侵蝕,山體滑坡、生物活動等等。所以,臣只能給一個大致的山脈走向和河流分布的輿圖。”
?李世民道:“你們后世的學生,要上多少年學,要學多少東西啊?”
李承乾道:“三歲入學,幼兒園差不多三年主要是學一些字母和筆畫,十以內加減法算術。小學六年,前三年開設科目語文數學,以及美術、體育、音樂,后三年增設外語。初中有三年,語數外音體美之上繼續開設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高一上半年同初中科目相同,下半學年分文理科,理科專攻物化生,文科以政史地為主。高三備戰高考,進入高等學府之后,以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音體美為主類,又細化了一堆的專業,這個太多了臣說不清。大學上有四年制,有五年制,大學最后一年上半年可以申報研究生考試,研究生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可以申請讀博士,博士有三年制和五年制的,讀完之后可以申請博士后,差不多就是這些。”
李世民聽得直搖頭,道:“三歲入學,三年幼兒園,六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只大學上完就二十二了,研究生和博士按照最短時間算需要五年,讀完二十七,按照長一些時間算讀完是三十歲。朕記得你說話,你讀到研究生階段,那就是二十四歲,二十四歲還是一個一事無成的學生。李承乾,你知不知道朕二十四歲的時候,一百騎兵嚇退三萬突厥大軍,已經是大唐的秦王,天策上將、陜東道大行臺,十二衛大將軍,位在王公之上。所以,你為什么總想回去?回去了你也只是一個小吏,終你一生,你或許連你那個時代的皇帝都見不到。你今年二十一,在朕身邊,你已經是大唐的太子,你的起點比朕二十四歲的時候還要高,朕給了你尚書令的權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承乾頓了頓,皇帝這是在給他洗腦嗎?
“至于兵權,朕真的不敢給你,你有讓朕當太上皇的心思,給了你之后,你哪天想走玄武門,廢了你朕舍不得,陪你演戲朕得去當太上皇,朕嫌憋屈。有這樣的身份地位和權力,你到底眷戀那個時代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