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漠北突厥復國,東北契丹和西域突騎施汗國的崛起,邊患威脅,朝廷就更無力統治高句麗地區了,安史之亂爆發,朝廷徹底失去對高句麗地區的統治,下一次將高句麗納入版圖的王朝要等四百多年。”
李世民扶額,整個身子往后靠。
“大非川慘敗又是個什么事兒?”
李承乾道:“大非川之戰就是吐蕃攻占安西四鎮,大唐被迫出兵,首戰薛仁貴打的吐蕃丟盔棄甲,攻占了烏海城,因糧草不足等待后援。
負責大軍后援的副將郭待封,自恃名門之后,不服主帥調遣,擅自率后隊繼進,未能及時與主帥會合。吐蕃軍抓住戰機,以二十萬之眾發動攻擊,截斷了唐軍輜重糧草,唐軍主力退守大非川,遭到吐蕃殲滅。
大唐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吐蕃憑此戰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此戰以后,朝廷撤銷安西四鎮建制,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吐谷渾并入吐蕃。此后唐蕃間沖突頻,幾乎連年用兵。”
李世民道:“這個吐蕃,簡直可惡,可惡至極!那個安西四鎮最后奪回來了嗎?”
李承乾道:“二十多年后奪回來了。”
“天吶!”李世民垂著憑幾,嘴里不停的罵:“不肖子孫!不肖子孫!用人都不會用嗎?用一個不聽中軍調令的人,李治腦袋里到底裝了些什么東西!那個郭待封是個什么人物?”
李承乾道:“舉人!”
“能考上舉人,這么不堪大用?”
李承乾聞言,道:“陛下,您猜一下中唐文人為什么發起古文運動?”
李世民道:“朕的大唐被禍害成這樣,沒興趣猜,你直接說。”
“六朝以來,文章講究排偶、辭藻、音律、典故,就是駢文,駢文發展到最后內容空虛,華而不實,不適于用。郭待封的舉人,文學水平有,但也僅僅是文學水平,其他的估計懸了。
中唐以后,國力衰弱,有志文人發起古文運動,主張文章效仿先秦,內容充實樸素,言必近真,希望通過文風改革,扭轉國力傾頹的局面。”
李世民心里頭好受多了,道:“有這樣忠君體國之人,大唐必興。”
李承乾:……
“朕記得貞觀七年,讓承乾寫治國之道,承乾寫了三張紙,你的文章內容就十分充實樸素。朕當時看完,同大臣們評價你的文章,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眾大臣也是交口稱贊。第二年三月,朕駕幸九成宮,承乾留京監國,到了九月還是承乾親自到九成宮接朕回京的。承乾做太子時,朕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那個時候……”
“別說了!”李承乾微垂著眸子,往事入夢頻繁,他實在不勝其煩。“臣不想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