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不至于,我的脾氣沒那么差。”
李承乾被逗的發笑,認真看完魏叔玉和李德謇交上來的策論。
“你們可知我為何要你們寫這篇策論?”
魏叔玉道:“為政之要,自然是治理的機要。”
李承乾點點頭,道:“我給你們寫一篇文論,當中有八項要點,叔玉的文章得了其中之六,德謇得了其中之五。”
李德謇道:“還請殿下指點。”
李承乾道:“第一點,腳踏實地,作為一方大員,西門豹可以放下身份,進行實地走訪,向老百姓了解鄴地的情況。
第二點,就是體察地方之疾苦,文論開篇就說了,‘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
第三點,知曉百姓意愿,西門豹所問,得到的答案是‘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那么百姓的意愿是什么?脫貧!
第四點,要明確立場,我通俗一些的說什么,就是認清自己身份,自己是誰,來這里要干什么。
第五點,要懂的變通,明確要處理‘河伯娶婦’的問題,西門豹沒有直接否決‘河伯娶婦’,你們可知道為什么?”
魏叔玉道:“河伯娶婦持續多年,百姓背井離鄉,卻不曾反抗,忍痛送出女兒,百姓雖有不滿,對此般行經卻是認可的。
若西門豹直接否決‘河伯娶婦’,那鄴地三老協同廷掾、祝巫妖言惑眾,說西門豹不愿為河伯娶婦,無視民生疾苦。
百姓苦于漳河大水,肯定會對西門豹有所不滿。西門豹此行,不僅不能解決‘河伯娶婦’的問題,后續對漳河的治理,也會因為老百姓的不滿受阻。”
李承乾點點頭,“這就是我要說的第六點,知曉老百姓的意愿,西門豹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順勢而為,假意相信‘河伯娶婦’能夠阻止漳河大水。”
李德謇道:“安撫住百姓的同時,也讓鄴地三老及廷掾祝巫放松警惕。因為相信河伯的存在,那么將祝巫及三老投河也就合情合理了。”
李承乾笑道:“西門豹處置鄴地三老及祝巫,就是我要說的第七點,殺伐果決,遇事要能決斷。須知:慈不掌兵,善不為官。”
李德謇提出疑問,“殿下說慈不掌兵,可那些征戰沙場的將軍,好多都是愛兵如子。”
李承乾道:“慈不掌兵說的是軍紀,將軍要打勝仗,軍紀就不能松散,將軍可以愛兵如子,但必須以鐵腕保證嚴明的軍紀。
善不為官并非不善,《呂氏春秋·察微篇》記載了孔子批評子貢贖人拒收贖金的故事,點出了一個問題,小善如大惡。
《道德經》第五章有這么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無所偏愛,所以大善似無情。??
小善及人,大善及天下。西門豹主政一方,他的善該在一方百姓,而非實指某一人。他殺祝巫及鄴地三老,看似狠辣無情,實則是大善。”
魏叔玉迫不及待追問,“殿下,那第八要是什么?”
李承乾道:“擔當,西門豹所做的一切,是他作為一方大員擔當,要能夠擔責。
我上述說的八項,掌握其中六項,就可以可治理一域,再添一項,可以主政一方,若此八項俱全,那就是王佐之臣。叔玉,德謇,你父親就是這樣的人。”
殿門外響起拊掌聲,殿內三人齊刷刷看向殿外。
李世民、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馬周、高士廉,李世績、楊師道、韋挺、褚遂良。
皇帝及三省六部長官都來了,李承乾人麻了,來了這么多人,不提前知會一聲?
特別是,他正在給魏叔玉和李德謇開小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