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點點頭,“早在貞觀八年,張亮就上書推舉過此人,許敬宗做了尚書左丞之后,又再次向朕推舉此人。”
“父親,您是如何看待李義府的?”
李世民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許敬宗看上的人,多半也是有才無德,能是什么好的?”
皇帝做過尚書令,所以有唐一代,沒有人再被封過尚書令,中書令就是大唐最高的實權官。
尚書令沒了,但尚書省的編制還在,尚書左右仆射為尚書省最高官,如今的尚書右仆射是房玄齡,左仆射是高士廉,這兩位和許敬宗就不是一路人,怨不得許敬宗這么急著搖人。
“他要用,給他就是了,他們兩個搭配起來,事半功倍。”
正說著話,宮人進來通報,馬周求見。
馬周除了是他的左庶子,還是民部尚書,他還把上官儀丟給馬周管,李承乾趕緊讓人將馬周請進來。
年末和年初,民部忙到飛起,預算和決算制度的推行,加大了民部的工作量,頭一次接觸這種復雜的核算,有很多疑惑之處,思來想去,也只有來找推行此項制度的人了。
見禮之后,李世民命人為馬周設座。
李承乾默默心疼了一把馬周,加班加的太兇,馬周臉上的班味兒非常濃,碩大的兩個黑眼圈,熊貓看了都直呼內行。
合理懷疑,馬周四十八歲英年早逝,加班加出來的。
“殿下,近來一向可安好?”
李承乾道:“多謝賓王公掛念,我一切安好。”
馬周表示,看氣色能看出來,太子不是一點的好。
“臣這里有一堆賬目,有很多地方,可能需要殿下出面。”
找他假期加班的,李承乾撤回一個心疼。
“父親,臣雖在病重,一些小事還是能夠處理的。”
“你是太子,這是你的職責,朕又沒說不讓你去。別說你去民部幫個忙,還要朕敲鑼打鼓,通知大臣迎你的大駕?”
皇帝吃火藥了?
戾氣這么重?
李承乾十分不解,但懶得問。
“明日我去尚書省,賓王公提前組織尚書省有司官員,我們一起探討不足,取長補短。”
“那臣就在尚書省,恭候殿下。”
馬周起身,向座上的皇帝和對面的太子,各自拜了一拜。
“臣在尚書省,還有諸多事務,就不多留了,告辭!”
李承乾起身去送客,回來時就聽李世民道:“太子親自送客,禮賢下士,不錯。”
“父親,在未來,若是有人上門拜訪,主人家將客人送出門,這個是基本的社交禮儀。”
李世民道:“這個禮儀很好,以你現在的身份,這個禮儀能為你攬來一波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李承乾暗道:到底是時代不一樣了,人們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帶來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您的意思,這個禮儀臣是保持下去,還是摒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