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暗道:當初謀反拉攏侯君集,只因為侯君集對皇帝心存怨氣,拉攏成功的幾率大,沒想到會帶累魏征身后名。
“殿下,很多時候,人品和能力沒辦法劃等。許多事情,想要辦下來,本身就是要采用非常手段,肯定會違逆道德。恪守道德底線,官兒是做不大的,因為他辦不好事情。非要論一個德才兼備,那朝廷上就沒人了。”
李承乾頓了一頓,他是疑惑魏師傅為何推舉侯君集,魏師傅誤會他要德才兼備的完人。
“師傅,您覺得您的德行如何?”
魏征思索片刻,回答李承乾:“殿下,臣的德行不是很好,臣初侍唐,后為竇建德俘虜,又被竇建德啟用。竇建德戰敗,臣降唐受到建成太子的禮遇,是東宮的太子洗馬。玄武門之后,臣又為陛下啟用。論起道德,僅一個‘忠’字,臣就該千刀萬剮了。”
李承乾道:“師傅的經歷我知道一些,師傅在朝中進言,就事論事,從來不對人。有一次,師傅為人誹謗,說您包庇親戚。陛下命溫彥博調查此事,最后發現子虛烏有。
但是,溫彥博說,師傅做事情沒有避嫌,沒有留下痕跡,授人以柄,這才惹來無妄之災,師傅應該受到斥責。陛下準了溫彥博的進言,就讓溫彥博代他申飭師傅。
第二日上朝,師傅就此事同陛下爭論,認為官員做事情一味地追求痕跡,流于形式,會危害到朝廷。陛下認可了師傅的話題,向師傅道歉。
師傅又向陛下進言,希望陛下允許您做良臣,而不是忠臣。您說,忠臣忠于君主,良臣忠于社稷。良臣使自身獲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稱號,子孫世代相傳,福祿無邊。”
魏征點頭:“不錯,的確有這么一件事情。”
李承乾道:“良臣忠于社稷,維護的是家國大義,這注定會和個人的蠅頭小利相沖突。做良臣,其實就是做孤臣,師傅,您可曾想過,在您身后,很可能保不住身后名。”
魏征道:“老臣一生,算不得君子,也不是什么忠臣,唯獨對社稷,對天下萬民,老臣可以說的上一句問心無愧。”
李承乾思索片刻,繼續追問:“師傅,后人贊譽您,說您不畏強權,直言敢諫,是千古第一諍臣,貞觀良相。毀謗您的,說您沽名釣譽,除了一張嘴,一無是處。師傅,您覺得您的身后名應該是個怎樣的?”
魏征陷入沉思,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心底劃過一絲詫異來,此前縈繞在心間的疑惑,云開雨霽。
“入世求取功名,造福天下萬民的心思有之。渴望千古留名,蔭蔽子孫也有。殿下,這世間沒有圣人。人的所求,不是非黑即白。
是非曲直,毀謗或是贊譽,后人自有論斷。至于臣,活著的時候許多事情都只能扼腕嘆息,何況是死后的事情。”
李承乾道:“我明白師傅的意思,用人考慮的第一要務,不是此人品性如何,是他能不能將事情辦好。”
魏征道:“沒有錯,事情辦好了,目的達到了,不滿意辦事人的品性,換一個品性好的人替上就是。無論何時,能力始終是評定人才最重要的標準。”
李承乾起身,向魏征拜了一拜,這個道理他很早就明白了。
“殿下,老臣有一句話,希望您牢牢記住,謹言慎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