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照著名單,安排好職位,遞了奏疏到兩儀殿。李世民看完奏疏,有些意外,也不禁生了幾分好奇。
立秋不順秋,殿內用了冰也不解熱,李承乾揮汗如雨,批奏疏的速度令人嘆為觀止。
“你以前經常批奏疏嗎?”
李承乾頓了一頓,這玩意兒又不是白菜,家家都能弄得到?
“父親為何這么說?”
李世民笑道:“你處理公文的速度,一目十行,筆疾如風,還能保證批復沒有錯漏,可不是經常批,練出來的嗎?”
李承乾嘆氣,快節奏生活的必然。
古人考科舉,一門課考三天,一篇文章精雕細琢,現代人考試,最長時間兩個半小時。
考理科干翻cu,考文科先不說cu會不會報廢,手速不到位,題都做不完。
迅速閱讀材料,了解提高要求,寫出答案,經歷過各類考試的必備技能。
沒辦法,不迎合時代發展,就要被時代淘汰,人類不得已的生存法則。
批復奏疏,跟做論述題是一樣的,只是筆墨之間責任更重,牽連的范圍更廣,帶來的影響更大。
“做題做出來的本事。”
“做題?”李世民不解,又問:“未來教育這么全面嗎?這么沒有忌諱嗎?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指點國家大政方針?”
李承乾點點頭,理論上可以,考試中也會涉及一些,不過多半都是些假大空的虛話。
然而,你不得不承認,這種程序化的東西很鍛煉人,社會就是一個有規律可循,又時不時卡bug的存在,掌握大致規律,確實可以讓人衣食無憂的生活。
“允許人議論,又不一定要接受建議。”
況且,真涉及到敏感話題,官方評論區也是關閉的,無論任何時代,言論自由從來是相對的。
李世民笑道:“忘了告訴你,李淳風呈上了新歷法,他一個勁兒的夸象兒思維敏捷,幫了他不少的忙。承乾,你有沒有覺得,象兒這孩子其實可以繼續培養。我總覺得,你培養的方向辱沒了他。”
矯正歷法,確定農時,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干,在農耕為本的中國封建社會,帝王重視歷法,是重農的體現,是帝王德政的一部分。
“還是不要了,李淳風說他好,一來是象兒真的好,二來他是臣的兒子,陛下的孫兒,這其中不乏有夸大的意思。”
李承乾想都沒想,直接找理由拒絕,隋唐是一個門閥社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一套,在唐末亂世行得通,在這個時候行不通。李象玩兒點兒科技挺好的,玩兒政治那是死路。
拒絕了,李世民便也不再多言,他有提攜的意思,不過看樣子,李承乾對李象護食護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