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思慮再三,還是去找了兄長,提起經手自己的產業。
杜構對自己有很清醒的認知,他沒有父親的才華,也沒有杜荷孤注一擲的決絕,敢拿命瞅著皇子下注。所以他從不招惹是非,父親的余威,以及父親留下的爵位和產業,足夠他安穩一生。
父親去世之后,舅父主持分家,杜荷要回自己的產業,合情合理,杜構對此沒有異議,直接讓人取了田產鋪面,以及府庫登記造冊的銀錢。
大戶人家講究面子,照理說家產他不該主動要,應該是兄長在他成婚之后或者加冠之日給,如此才顯得他們兄弟和睦,家風良好。
提前要,總會讓人多想,傳出去了還會讓人閑話,兄長待他不薄,杜荷看著手里的產業,心中很是愧疚。
可想到太子,杜荷還是決定拿到產業,早些賺錢,將來太子要用膳,才能有備無患。
“兄長,此事……”
“你不用多說。”杜構打斷杜荷的話,語重心長開口:“我不愿意涉足朝局,但我尊重你的路。你也不用怕會連累我,大族之間從來是一榮俱榮,一辱俱辱。你贏了我會受益,你輸了我承擔連帶風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們兄弟年齡相差太多,實在沒有太多共同話題,杜構說完這些話,拍拍杜荷肩膀給了一個鼓勵的眼神,便轉身離開了杜荷的院子。
拿到產業,杜荷第一時間去東宮找太子,結果皇帝在東宮,倒讓他不太好意思說合伙開店的事情。
“杜荷,朕把公主賜婚給你,你不去想著陪公主,天天往東宮跑是怎么回事?”
杜荷表示不能理解,回答皇帝:“臣在東宮任職,天天往東宮跑不是應該的嗎?公主在后宮住著,莫說臣是外男,便是嫡親的兄弟,也沒有隨意出入內院的道理。”
李世民道:“這都是托詞,你可以寫信給公主,約公主出游。”
杜荷道:“這叫私相授受,公主清清白白的女兒家,臣怎能帶壞她的名聲?”
“那你天天來東宮,不怕有言官彈劾太子勾結朝臣,壞了太子的名聲?”
皇帝這是要拿他開涮,杜荷思索片刻回答:“帶壞太子的名聲,陛下這話說的好沒道理。太子殿下是儲君,參與朝政,就是要同朝臣打交道的。照言官的說辭,莫不是要殿下把嘴巴縫上,學啞巴指手畫腳才好?也太難為人了。”
李世民笑道:“你是嘴硬,年輕氣盛也年少無知,朕還是要告訴你一句,做事情要小心,別被人抓了把柄。”
話音剛落,李世民從座上起身,看得出來,杜荷有事情找李承乾。
“晚些時候,記得來兩儀殿批奏疏,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李承乾滿心無語,愉快的只有皇帝一個人,鬧心的是他。
終于走了,杜荷趕緊湊上前,向李承乾報喜:“我的產業,阿兄給我了。殿下,您快說,有什么賺錢的巧宗,我這就去安排。”
杜荷這個辦事效率,李承乾毫不吝嗇給點了個贊。
“我也有好消息告訴你,陛下從國舅那里抽了八成的利,這筆錢我和陛下五五分成。”
杜荷搖頭,只覺得不可思議。
“國舅竟然肯給?”
李承乾神色悠悠,意味深長開口:“國舅對陛下,素來都是十分舍得的。錢財算什么?身家性命他都愿意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