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形勢異變,若臣失勢,死亡于他們而言,就是最好的解脫。至少父親在位,臣這一家子還能好好的下葬。”
說到這里,李承乾笑的苦澀,三兄弟之中,他不被父親喜歡。孫悲里面,他的李象和李厥也沒有得到過祖父母什么厚待。
“你對你的妻兒,能下此狠手”
李承乾的語氣不似作偽,李世民知道,真到了那一天,李承乾能干得出來。
“朕倒是懷念那個總想著把妻兒流放嶺南的承乾了。”
“當初臣不露鋒芒,他們去嶺南還有一線生機,自臣編撰《貞觀字典》,父親將臣的文章散播出去,臣主持兩屆制考,發起注解古籍刊印,還修訂《貞觀成語大全》。臣如今之盛名,一旦被廢黜,他們沒有活路,只會無比恥辱的死去。
若非是為了這些,父親以為臣為何要留在這里只有臣留在這里,做好一個太子,待父親千秋萬代之后,他們才有一條活路。嫁與臣為妻,投身到臣的膝下,著實沒什么前途,讓他們少受些羞辱,臣能為他們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李世民嘆了口氣,李承乾說這些,無非是心里還介懷當年的種種。
過去那段揮之不去的記憶,是李承乾心里的刺,永遠也不可能拔掉。
“我吃不下,你自己吃吧!”心情不好,晚些時候李承乾來請安見面了也尷尬,李世民干脆開口:“今日請安免了,明日有的忙的,你自己好生歇著。”
大家心情都不怎么好,李承乾也不知道楊梅酒該不該送去甘露殿,躊躇半晌過后,李承乾還是決定送了,畢竟李象點名送了。
用過午膳,午休過后,李承乾百無聊賴,遂去弘文館找了幾本外語書,打發時間。
不知為何,他今日的心靜不下來,又酸又澀,想找個人傾訴,卻又不知道該找誰。
回到東宮又枯坐半晌,一直到天色將暗,眼瞅著宮門下鑰,李承乾突然出宮。
玄武門之前,太子出入宮禁沒有限制,玄武門之后太子出入宮禁必須要皇帝手詔,不過之前李世民又下詔,李承乾出入東宮,不需要手詔,不受時間限制,所以守門的官員也就沒有為難李承乾。
呼吸到外面新鮮的空氣,隨便找了個小攤吃了一碗餛飩,心情好多了。
舉目四望,自己在這里除了李象,似乎只有魏征和皇帝知他底細,皇帝那里是去不得,魏征那里去一去倒不是不可。
深夜,魏征已經洗漱更衣,正要就寢,仆人突然來報,有人一定要見他。
裴夫人從榻上起身,揉揉眼睛,不耐開口:“都要睡下了,是誰啊!”
長安城里,敢這么冒昧的人不多,魏征大概猜出是李承乾。
“夫人且安寢,我要去陪客人了,今夜怕是不好睡下。”
李承乾被迎入正廳,魏征穿好衣服才出來,尚未來得及見禮,李承乾就已經撲上來了,一把抱住魏征就哭。
“師傅,我不知道為何,今日就是想哭。”
魏征拍了拍李承乾背心,明白,這是委屈了。
“想哭就哭吧!”
=======================
發現了一個問題,之前受影視劇《貞觀之治》的影響,我一直以為張玄素是太子少師,今天一個讀者說張玄素不是李承乾的太子少師。
所以,我去查了一下,太子少師時教導太子功課,李承乾的三位太子少師,貞觀四年到五年的李綱,貞觀十三年到十六年的房玄齡,貞觀十六年五月到十七年的位置。
張玄素、杜正倫、孔潁達、于志寧、李百藥、顏師古、馬周等能在李承乾東宮掛名的人,我挨個查了,他們都不是太子少師,我還去看了《新舊唐書太宗本紀》《資治通鑒》,除了李綱、房玄齡、魏征之外,沒有記載李承乾有太子少師。
也就是說,從貞觀五年到貞觀十三年,有長達八年的時間,李承乾是沒有太子少師的,少保個少傅一開始就沒給他配。也就是說,史書記載他自李綱死后的好學,很可能屬于自學。
太子做到這個份兒上,也挺悲劇的,他老爹還是特別會立人設的那種,場面功夫做的很好,如果不深挖歷史,真的就是覺得李承乾被廢,完全是李承乾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