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下一個階段,您就準備將兵戈對準高句麗。”
李世民笑道:“承乾,高句麗的問題,我不處置,那就是你將來的問題。思來想去,還是我幫你處置了吧!”
李承乾不置可否,皇帝在軍事上的天分,放在整個中國歷史,算是天花板獨一檔得。
“吃過一次虧,這一次,朕絕對不會再吃虧了。”
李承乾嚇了一跳,不可思議看著皇帝:“父親,你又想御駕親征?”
李世民眼底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當年在高句麗戰場上失利,一直都是他的心結,他的愿望,最好是親自亡國。
“承乾,上次還是聽你說的那句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
皇帝的身體,可不興再來一次,李承乾聽的直搖頭:“父親,您聽差了,臣說的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目光之中饒有深意。
“沒有任何問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跌倒了,說明此事不吉,躺下了,看別人打也是一樣的。”
李世民搖頭:“承乾,你太沒出息了。”
話這么說,但李世民封了言語之間并無責怪之意,反倒是帶著幾分寵溺。
“臣沒出息,您也不是第一天知道。就為了那一時之氣,跑過去把自己折騰一趟,身體折騰沒了,少活好幾年,值得嗎?”
李世民道:“生死壽夭自有天數,哪里……”
話說了一半,李世民就后悔了,承乾十分忌諱貞觀十七年,他趕緊找補:“也不一定,貞觀十五年過了大半,河間郡王不僅健在,還在為大唐訓練水師。用你的話說了,就是仍在發光發熱。”
“河間郡王是一塊活字招牌,可臣有沒有河間郡王的運氣,一切都是未知數。”
看到李承乾神色凝重,李世民趕緊出聲安慰:“好,好,好,我聽你的,不去高句麗了還不行嗎?”
“父親,臣先回東宮了。”
勾起傷心事了,李世民也不多言留人,喚了張阿難進來,又吩咐張阿難將人送回去,一定要保證太子的安全,別又磕了碰了。
出了甘露門,李承乾長舒了口氣,總算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了,不得不說,有的時候示弱,真是脫離困境的好方法。
張阿難將人送回去,一路上提心吊膽,一遍又一遍提醒:“殿下,慢一些,您慢一些。”
李承乾十分無語,卻也沒有解釋,反正他“脆皮”屬性根深蒂固,解釋了也沒人信。
擔心自己“天壽難永”,李承乾實在是太“傷心”了,就順勢請張阿難轉告皇帝,午后他就不參加朝議了。
張阿難離開不久,東宮收到了一堆賞賜,大半都是進貢上來的食材,還有一些十分難得一見的藥材,再有就是一些寓意吉祥的物件。</p>